陳述清+楊金麗
【摘要】比較閱讀就是把內容、主旨或形式上相近或相關的課文放在一起,有比較、有分析地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既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放射思維、聯想想象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賞析能力,使之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結構層次、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等諸方面有更深入透徹的理解。
【關鍵詞】語文教學 比較閱讀 藝術特色 思想內容 語言風格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較,是人們認識、鑒別、通曉事物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比較閱讀就是把內容、主旨或形式上相近或相關的課文放在一起,有比較、有分析地進行閱讀。
一、環肥燕瘦,各具風韻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里面有兩顆熠熠閃光的明珠——《孔乙己》和《變色龍》。它們分屬于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從而烙刻著不同的藝術特色,把它們兩者放在一起比較閱讀能讓學生領略環肥燕瘦的不同風韻,從而不僅認識世界文學人物長廊中性格鮮明的不同人物,而且學習到不同寫作技巧,借他山之石,攻取個人美玉。
《孔乙己》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名篇,也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短篇小說之一。魯迅先生以極儉省的筆墨,從正面和側面展開全方位的描寫,使得孔乙己這一特立獨行的夾層人物形象一下子躍然于紙面。這一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唯一人,這一受盡世人的冷嘲熱諷而又自命清高的迂腐者,可笑,可憐,可悲,可嘆。讓人唏噓不已的還有更為可悲、可嘆的病態的人情,病態的世風,病態的社會。
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中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小伙計的視角來展開冷眼旁觀,將人生百態,世情冷暖,酸甜況味,一一鋪陳開來,看似不動聲色,貌似輕松活潑,實則以樂景寫哀,將沉痛的批判蘊蓄于平平淡淡的言語之中,使得孔乙己的形象從字里行間立了起來,而且大幅的留白又宣泄著無窮的喜怒哀樂,任人揣摩,耐人尋味。
契訶夫,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享譽世界的四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將一個慣于溜須拍馬、媚上欺下、隨風使舵、趨炎附勢的符號——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捧到了世人面前,惹人嬉笑怒罵之余,啟人深思。因為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人在里面摸爬滾打,便會同化出一樣的顏色,那么我們在笑過之后,就不能不反思這奴性的人格產生的社會環境了。
契訶夫在這篇小說中為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舞臺,同時這個舞臺還是一面放大鏡,把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和一笑一顰,全都高倍的放大出來,從而將這樣一個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陰晴不定,態度多變的小官僚的丑態不厭其煩地用夸張手法勾勒了出來,極富幽默詼諧的色彩。從而使得《變色龍》就如同一幅油畫,作者在上面盡情潑灑濃墨重彩,用鮮澤亮麗的色彩把人物形象涂抹得活靈活現,特色尤為鮮明,人物特征凸顯出來,有著一種無言的力透紙背的張力。
這樣,在學習本單元時,將這兩篇名作放在一起比較閱讀,既能領略到環肥燕瘦的不同風韻,又可以學習到東西方兩大文學巨匠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技巧,從而將兩者熔鑄為自己進行創作的合金利器。
二、百家爭鳴,薈萃群英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由《談生命》《那樹》《地下森林斷想》《人生》四篇課文組成。它們描寫了大自然和人類的種種生命現象,探究生命的規律和本質,闡釋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生命”。同時,它們對生命的描述和認識又有著千差萬別,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熱烈局面。
世紀老人冰心在《談生命》中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將語言錘煉得生動而優美。文中作者把生命形象地比作一江向東流的春水,這江水要經歷不同的兩岸,領略不同的風景,最終流入大海,終結了個體的生命,和大海融為一體。又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樹,要經歷不同的四時,經受風霜雨雪的洗禮,最終葉落歸根,結束了個體的生命,與大地合而為一。借助自然界中這兩種生命的長消榮枯,形象生動地闡釋了人類生命的生老病死。并且在文末又借助這兩種生命過程中的多變遭遇將人類生命中的歡樂和痛苦的辯證依存關系,闡釋得形象而生動。
作家張抗抗借助豐富的想象,擬人的手法,優美的語言,對黑龍江寧安境內的一片地下森林的前生和今世做了引人入勝的推想,成功寫出《地下森林斷想》。文章構思精巧,長于描寫,工于細繪,意蘊深遠,將敘事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起。用飽滿的激情謳歌了地下森林頑強不屈、積極向上的生命張力,抒發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火山峽谷、峽谷上的風和樹木、潔凈的山泉的禮贊之情。引發讀者強烈的審美共鳴,不自覺地就隨著作者的筆觸,或惋惜不已,或憤憤不平,或激動亢奮,或由衷贊美。
同樣都是以生命為主題,有人生,有物象,展現出了生命萬象的斑斕多姿。生命在不同作者的筆下,或者汪洋恣肆,或者委婉含蓄,或者豪邁昂揚,或者深邃難解,或者至情至性。在學習本單元時,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深深體悟,參透生命的不同情態和個中滋味,也能學習到各家之長,豐富自己的一家之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