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麗
摘 要:當前在“減負”“零作業”的壓力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布置面臨新的挑戰。結合教學實踐,反思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從“因精準而高效”“因層次而高效”“因興趣而高效”三個方面來論述“如何打造高效作業”。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高效;精準
小學數學作業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與檢驗,是教學設計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課內與課外的銜接,作業設計是必要的環節。可是如今小學數學作業不容樂觀,有的應付式布置,有的只用教材上的作業,有的使用題海戰術,有的根本就沒經過設計。這些怪現象長期存在,制約了教育教學的進步。那么,數學作業在“減負”“零作業”的壓力下,如何設計才能實現高效呢?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談談對打造小學數學高效作業的幾點看法。
一、因精準而高效
現在,“精準扶貧”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可以借鑒“精準扶貧”的理念,堅持“精準作業”“高效作業”的理念。
1.作業設計的目的要精準
首先要明確每項作業設計的目的是什么。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評價、總結,是對知識的鞏固與消化,更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技能目的。這是作業設計的首個目的,即通過作業設計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形成數學技能。比如,“認識圖形”這個作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體會“面在體上”。二是數學思考目的。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中說:“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作業設計也要注重數學思考。比如,設計如下作業:任意畫一個長方形,剪兩刀,將它分成3塊,然后拼成一個和它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你知道該如何剪拼嗎?學生完成的過程就是對作業進行數學思考的過程。三是問題解決目的。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也是很好的一種培養方式。如,“量一量、比一比”作業設計:量一量父母的身高,比一比物品的長短。四是情感態度目的。“長方形的面積”作業設計的情感態度目的: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2.作業設計的數量要精準
作業設計要關注難度與數量,難度太大打擊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數量太多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使其產生厭學的情緒。反之,太簡單或量偏少就達不到作業訓練的目的。因而,作業設計在量與度上要精準化。
3.評價要精準
作業是一種評價方式,評價的主體不能只停留在老師身上。評價應當多元、開放。“多元”就是讓家長、老師、學生等參與到作業評價中來。開放就是由書面作業走向實踐活動、操作演示、展示成果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由單一、傳統的作業方式走向開放。
二、因層次而高效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他們所在的領域不同而已。因此,學生客觀上就存在個體差異。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不相同,作業要分層設計以實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比如,“周長”這一章節,作業可以設計為四層:(1)計算語文課本和數學課本的周長,并用筆記錄下來。(2)用尺子量家中三角形、四邊形的物品,計算其周長,并記錄下來。(3)用尺子量家中不規則圖形如心形、多邊形等物品,計算其周長,并記錄下來。(4)兩只小螞蟻圍著各自的圖形(一個為四邊形,另一個為不規則圖形)爬了一圈,都說自己爬的長度最長,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可是誰也不能說服誰,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幫它們嗎?這四個層次作業按照數學能力的差異設計,能力較低的完成作業(1),能力中等的完成作業(2)(3),能力較高的完成作業(3)(4)。作業分層切記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作業設計的分組。
三、因興趣而高效
張載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興趣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作業也要講究趣味性,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能很好地提高作業的完成效率。當然,也要注意作業不能一味地講究趣味性,而放棄其知識性。比如,“認識圖形”作業,讓學生與家長一塊觀看央視的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用方形、勒洛三角形和橢圓形輪子做成的三輛沙灘車,究竟哪種形狀的車輪行駛起來最平穩?這個作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既讓學生認識了圖形,也讓學生學到了科學知識。
總之,要打造小學數學高效作業,就要從精準、層次、興趣入手。教師要轉變學生觀、作業觀,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