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艷
【摘要】詩歌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將詩歌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優化整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喚醒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诖?,從教學出發,對詩歌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進行了實踐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詩歌教學 教學效率
詩歌是中國幾千年文化之瑰寶,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而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或者詩人的情感。但往往因為學生生活時代與詩人生活時代相隔久遠,學生很難走近那種生活,走進詩人的心靈,與詩人無法產生共鳴。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詩歌教學帶來了更多的資源,為課堂帶來了活力。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引領學生進入詩歌意境
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組成的交互系統,在輔助教學中,能把抽象的詩意用富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欣賞詩歌,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人文美。
例如,在《寫給云》這首現代詩歌的教學中,我將一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拍攝的“云”的照片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呈現,學生看著在飛機上、草原上、高山上、海邊所拍的各種云,稱贊不已,就這樣我一下子把學生的目光給抓住了,他們不自覺地對這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充滿了興趣。這種生動、有趣、直觀的多媒體形式,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將他們快速地帶人了詩歌輕松、自由的情境中,也為進一步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交互式電子白板提供學生誦讀詩歌的多樣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币髡b除了個體讀、男女生分讀、齊讀等形式外,借助信息技術中的音效吟誦,更是一種新穎的方式。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一些功能,就幫我們彌補了傳統詩歌教學中吟誦只流于形式的不足。
在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時,我先播放了名家誦讀的音頻,學生在優美的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誦讀中,帶著敬仰與想象跟讀,慢慢進入了詩歌意境,融人詩人的情感中。接著,我又利用電子白板中的錄音功能,鼓勵學生與名家進行誦讀比賽,他們通過反復聽自己的誦讀錄音,糾正不足,模仿的過程中,漸漸找到了詩歌誦讀的技巧,詩歌學習也漸入佳境。又如,在七年級的《走近宋詞》單元教學中我組織了小組誦讀比賽,旨在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詩歌主題的體會。具體操作過程:每組成員組內互相誦讀,選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組兩兩PK,利用電子白板中的投票功能以計分的形式分出優勝。勝出者繼續PK,直到決出最后一名優勝者,其組內成員都獲贈獎品。投票功能所具有的不記名、及時、高效等特性,使得原本就帶有競爭、獎勵等因素的比賽,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網絡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審美、創作能力
學習詩歌,口耳相傳遠沒有直觀視覺沖擊效果好。有些詩更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講得越多反而越沒味道,慢慢品才能余味無窮。而網絡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完整地欣賞詩歌創造各種良好條件,盡可能地讓他們身臨其境。
如在教學歐陽修的《采桑子》這首詩時,學生對于潁州西湖并不熟悉,也并不了解作者當時在政治上的失意處境。用媒體展示一幅幅動態畫面:暮春時節的西湖,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楊柳低垂,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游人興盡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眼前是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再加上對詞人身世背景的介紹,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想要把詩歌中傳達出的美好意境,僅用自己的只言片語來表達并讓學生理解,用傳統教學方法是有些難度的,而借用媒體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詩歌意境,效果好得多。
為了在語文課堂里賦予學生的文化氣息,我們要讓他們嘗試著創作詩歌。
在現代詩歌《寫給云》的教學中,這堂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模仿詩中的句式,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去創作一首詩歌。這是一個仿寫練習,但是由于它出現在詩歌中,所以學生有畏難的情緒,阻礙了他們的想象。我在這里動了一點腦筋,先給他們出示了一個段范例,并通過“快樂課堂”中的信息發布發送給了每位學生:“你想成為風就成為風,去愛撫嫩芽。你想成為霜就成為霜,像媽媽的手保護著莊稼。然后,成為露珠,滴呀,滴落心中綻放幸福之花?!蔽覍懙煤芎唵?,學生一下子覺得寫詩原來也很簡單,有了靈感、有了自信,自然思如泉涌。有的學生把云想象成糖果,有的想象成飛碟他們也將自己的作品通過網絡平臺遞交給我,使我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還記得那節課學生的創作熱情格外高漲,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詩歌創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和創作現代詩歌的興趣也更為濃厚了。
參考文獻:
[1]黃海龍.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淺談[N].駐馬店日報,2014-05-23(004).
[2]肖玲.淺析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N].學知報,2011-05-23(I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