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艷
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華夏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世界文明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充分挖掘和應用講述傳統文化知識的優秀篇章中的各種因素,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并最終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道德因素
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很少會涉及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教學與灌輸,在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需要在這一時期給他們提供適量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小學生積累并掌握。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1.滲透傳統文化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傳統文化非常厚重,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很多詩詞和名句都有非常深奧的內涵,很多學生不容易接受。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把詩文編寫成各種古詩來幫助學生理解。如,蘇軾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的原文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詩人說自己雖然年邁,居住在一偏僻的村子里,但是并沒有感覺悲哀以及絕望,還在心里思量著如何替國家出征駐守邊關,把詩人一心為國家作貢獻的精神展現出來。這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又開闊了視野。
2.滲透傳統文化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自強不息、勇于進取是人生之本,是民族之魂。培養小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對于小學生的成人、成才都是意義深遠的。
中國傳統文化以人心和人生為關照,從小培養追求真理的理想和腳踏實地的品格,可以讓孩子從小培養勤于動手的習慣和勇于面向現實、人生的品質,對小學生的長足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從小培養高尚的人格品性、完善自身修養至關重要。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比如,王安石的《梅花》與很多寫梅花的詩不一樣,詩人通過贊美梅花表達自己做人的追求,告訴孩子們詩人寫這首贊美梅花的詩,其實是要告訴人們詩人愿意做一個像梅花一樣頑強不屈的人。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
1.注重讀寫,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小學生進行讀和寫的鍛煉與教學是必須的,同時這兩者也是傳統文化傳播的途徑。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知識,也可以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大體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在意義,所以說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課內、課外的閱讀,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寓言故事、古詩詞、各類文章的內涵,來達到觸動學生心靈的目的。寫作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需要培養的,他們不會主動地去學習,所以有個好的引導者也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去閱讀、去說、去寫,通過這些途徑讓學生主動去接觸語文學科,有感情地閱讀,或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發揮創作等。
2.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創設傳統文化的大講堂
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改變以往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課程,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會被課堂內容所吸引,從而對語文學科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很有利的,教師將課程的難點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在學習時就很容易理解,節省了教師的很多教學時問,也讓教學變得更加方便與簡單。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學生在學習時也會運用到很多的互聯網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平臺為學生創造很多學習的機會,也為學習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之處。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開設網上課堂,讓學生在網絡上也能學到知識,開闊眼界。在網絡上舉行一些語文學科方面的比賽,讓小學生踴躍參加,在實踐活動中展現自己。這些方法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利途徑,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和接觸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使其自覺吸收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智慧與精華,促進小學生價值取向的優化,提高人文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國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傳統文化[J].文理導航(下旬),2016(5):65.
[2]王婧雅.傳統文化背景下字理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9):129.
[3]劉瑞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學周刊,2017(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