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思維的發展,這比只關注知識的掌握要難得多,怎樣理解數學核心素養,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課堂與教學研究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維含金量;學習興趣;學習能力
一、關注學生學習的規律,提高問題的“思維含金量”
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內容中的關鍵問題常與數學核心素養有關,在教學過程中,會看到學生圍繞讓他們困惑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對別人的想法提出質疑,最后解決問題,或者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每一次參與的過程都更接近要解決的問題,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通過思維含金量高的一些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最近聽了一節課,是六年級下冊“平面圖形的總復習”,在對小學階段的平面圖形進行系統的整理與復習之后,這樣一道樓梯題就很好地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樓梯有6級臺階,每級臺階長8米、寬0.3米、高0.2米,給這些臺階鋪上一層地毯(忽略臺階兩側),至少需要鋪多少平方米的地毯?
要給這個樓梯鋪上地毯,怎樣求鋪地毯的面積?教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從學生的不同算法中,體現出了學生的不同想法,特別是當教師引導學生,地毯一般是從一塊長方形布料上裁剪下來的,學生就能夠想到拼成一個大長方形來計算,長方形的寬為8米,長為(0.3+0.2)×6米.地毯的面積就是8×[(0.3+0.2)×6]=24(平方米).這樣的一道題,不但讓學生明確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上要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就從提高問題的思維含金量開始.
二、教師要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
有些觀點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種.馬克思主義認為:“內因決定外因.”學生的學習大部分取決于學生的內在特性.
(一)創設一個能夠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的情境
教學中只有學生的有效參與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的有效參與是基于問題情境展開的.教學設計時,首先要選擇恰當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依托核心內容而確定,恰當的問題情境是圍繞核心內容并引進學生相關的前概念的情境.例如,在教學“比例尺”時,直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去找一個最想去旅游的城市,量出圖上距離,引出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學生的兩眼是放光的;又如,在學習分數應用題時,由農場里公雞有幾只,母雞有幾只,再引出相關的一些分數應用題,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學生是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課堂上的有效參與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借助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難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恰當地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能夠熟練地操作電腦進行輔助教學,本身就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數學味”的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根主線牽到底的.”由題目的一個條件想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數學就是這樣一根主線牽到底的.
“數學是講道理的.”在提出一個猜想后,數學是講道理的,接下來,打算怎樣來驗證,最后得到一個結論,是不是在別的地方也是這樣呢?
“數學是很有意思的.”數起源于數(shǔ),東西一多,就要分類,只要分類,就很有限;東西一多,可以排隊,只要一排隊就有規律,學數學就是這樣學的.數學的課堂,就要有濃濃的數學味,時間一長,學生猶如久入芝蘭之室,身上自然就有數學的味道.
三、教師要理解把握核心素養,努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鄭毓信教授認為:“要將數學思維的學習與具體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用思維方法的分析去帶動具體知識內容的教學.”所以,教師的任務不純粹是教數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應用,獲得一定的思維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解把握核心素養,正確處理好知識教學與發展思維學習能力的關系.
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一個大問題,圍繞這個問題的核心內容,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放在相對高的位置,提出一些思維含金量高的問題,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并逐步學會更清晰、更合理、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思維,將數學思維的學習與具體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些都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和深度探究.不管怎樣,我們要相信在我們道路的前方始終會有百合花的影子.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小學數學教育,2016(11):3-5.
[2]郭德書,吳春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6(17):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