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酒店業培養專業的酒店管理服務人才,而要想使該專業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酒店實習是實現學生工學結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也是實現學生就業導向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就業導向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構建與完善策略。
關鍵詞:就業導向;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就是酒店實習,并且也是學生從在校學生向社會職員轉變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酒店實習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實際的工作對各項操作進行了解,從而使自身的操作技巧和服務技能得到強化,對酒店的運作也能進行有效的了解,最終為真正步入社會崗位奠定基礎[1]。就當前的酒店企業對人才需求情況而言,酒店對于管理型人才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然而對于大多數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來說,在剛步入工作時有很高的熱情,但很難長時間堅持下來,頻繁跳槽現象十分常見。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體現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構建存在的問題,因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就是向酒店行業提供具備高星級酒店綜合服務與管理能力的酒店專業技能人才,而要想使這一目標盡快實現,從客觀角度就應當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過程中為其提供與專業技能相關的仿真崗位環境,只有在崗位實習過程中,學生才能進一步提升自我的崗位服務意識,強化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實際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崗位實習還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職業角色的轉變,加速個人的社會化轉變進程,從而幫助其更好地適應酒店行業的發展[2]。
二、基于就業導向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的內容與重心出現偏離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課外延伸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實習,實習能促進該專業學生有效的完成課堂知識學習與崗位操作技能的實際轉化。因大部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工作都是從酒店的基層開始,工作內容枯燥單調,勞動強度較大,與社會招聘工作人員相比工作報酬較低,因而越來越多的學生容易對酒店實習產生抵觸及厭煩的情緒,這種現象的存在意味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內容和重心發生偏離,并且也無法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長時間也就無法從酒店實習的過程中獲得收益[3]。
(二)實習期間的管理科學性不足
我國當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由于酒店企業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較為寬松,其在酒店工作期間大多缺乏老師的管理與教育,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是安排少數的老師到酒店企業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工作指導,其他時間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教導與管理,實習期間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因此導致學生經常抱怨受到酒店的工作壓榨而忽視了引導與教育[4]。這樣一來,即使學生在日常的實習工作中遇到問題也很難獲得教師的解答與幫助,從而導致學生對未來從事的職業失去信心,對目前從事的實習工作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實習質量,同時對其生活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實習培訓缺乏足夠的力度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和酒店單位簽訂合同之后就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實習生前往酒店實習,學生在進入酒店工作之后,一般情況下酒店都會對其進行短期快速的工作培訓。在這一培訓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關于酒店管理的知識手冊和制度條例,此外還要學習一定的崗位技能。盡管酒店安排了相關的培訓工作,但由于酒店用工時間緊迫,急于讓實習生盡早進入實習崗位進行工作,培訓的內容普遍相對淺顯且缺乏力度,導致學生還沒有對相關內容充分熟悉的情況下就開始工作,其不僅工作效率不佳,并且剛開始學生的學習與接受的能力也較低,而進入工作崗位直接就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最終出現各種負面情緒。不僅如此,由于學生在酒店實習之前接受的培訓力度不夠,在實際的酒店管理與服務中的目標性和專業性較差,這對于知識轉化與工作來說都是不利的。
三、基于就業導向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構建策略
(一)合理選擇實習單位,實習內容充分結合就業發展需要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目標主要是為了向酒店企業培養具備酒店基本操作技能的優質的專業酒店管理與服務人才。為此,在進行實習單位選擇時,應當將學生未來就業的發展充分考慮進來。有調查發現,由于實習酒店單位的實力和經營范圍的差異,以及用人單位接受實習生的主要目的為補充酒店短期勞動力不足,多數實習生認為在酒店實習的過程中很難學到有用的知識與技能,并且無法獲得持久有效的教育與培訓[5]。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對實習單位的綜合實力以及培訓體系進行考察,對酒店管理的模式和運作性質進行了解,并與酒店管理的上層人員進行接觸,同時可以邀請酒店管理方的資深從業人員來校指導講座,使其與學生之間積極進行互動,建立學生對于未來職業的信心,讓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實習信息。在酒店管理實習期滿之后,酒店企業應當對優秀的實習生提拔轉正為正式的崗位員工,提高學生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通過這種方式加強校企之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二)基于就業需求對實習目標進行確定,保證實習有所收獲
高職院校在安排學生去酒店實習之前就應當做好相應的籌備工作,包括對實習項目的設計、任務的安排、實習期間的跟蹤指導等。其中,實習目標不應當只局限于崗位操作訓練中,還應當結合就業需求將酒店管理專業學習中的實踐知識納入進來。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應當將理論課程與實踐工作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工作中[6]。除此之外,酒店管理人員和實習指導老師應當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進行定期的點評和指導,有利于學生不斷提高業務技能,為學生指明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此外,還可以將職業資格考試和實習工作表現結合起來,學生在完成實習任務后,不僅掌握扎實的酒店專業管理與服務技能,還可以順利完成職業資格考試,有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endprint
(三)強化實習管理,推廣彈性待遇制度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酒店實習期間的管理不應完全依賴酒店,學校教師和輔導人員也應當參與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而言,酒店實習不僅僅是學生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考察,更是對學生體力和心理素質方面的考驗[7]。由于在實習前期,學生不僅要完成崗位任務,還要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工作關系,大部分學生會在此階段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實習指導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指導學生正確面對與處理工作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使學生能夠在實習期間穩下心來做好實習工作,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技能。
此外,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工作激情和熱情,應當實行彈性化的待遇制度。由于實習期間的工資待遇較低導致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因而最終影響到實習效果。為此,酒店可以針對薪資待遇進行分級管理,對于在實習期間表現良好的實習生可適當提升其薪資待遇水平,有利于激發實習生的工作熱情,鼓勵學生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四、結語
通過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模式進行分析后發現,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方式,通過實習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這一模式切實幫助學生解決了實習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酒店企業中安心工作,同時還能實現酒店行業人才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輸出之間的合理銜接。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實習的過程前后,學校應當合理選擇實習單位,實習內容應充分考慮未來的就業發展,規劃清晰的實習目標,保證實習有所收獲。而作為實習工作的主要管理方,酒店應當實行彈性的薪資制度,有利于激發實習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使實習經歷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徐莉.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下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管理質量探究[D].青島大學,2012.
[2]范智軍,杜安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實施路徑探討[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01):91-94.
[3]張永華.頂崗實習背景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新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18):95-96.
[4]林輝.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問題及建議——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0):14-16.
[5]白利芳.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2):66-68.
[6]張雪麗,何立萍,鄭昭彥.高職類酒店管理專業“6+2”學習型實習模式研究——以上海花園飯店為例[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110-112+122.
[7]沈東生.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研究——以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6(01):48-53.
作者簡介:郭文進,女,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酒店、企業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