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
摘 要:中小學時期的學生都比較好動,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讀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還有一些學生對閱讀形成了心理障礙。但無論是閱讀困難還是閱讀障礙,閱讀都是要伴隨學生一生的事情,對于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因此,就要從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找辦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表現出的心理障礙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心理障礙;策略
在中小學生的學習中,閱讀與他們各門學科的學習相互聯系,假如學生在閱讀與之水平相當的書面材料不能獲取意義,或閱讀成績明顯低于其他同學,或對閱讀理解題目有明顯抗拒時,可視為有閱讀障礙。一旦存在閱讀心理障礙,勢必會影響做題的進度,長此以往,學生的成績就會逐漸下降。準確把握中小學生語文閱讀心理障礙形成因素及應對策略,對于提高中小學生的成績至關重要。
一、中小學生閱讀障礙心理的形成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閱讀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較多,但究其根本,是學校、家庭、社會及閱讀評價等外在因素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影響的必然。
1.學校因素
在我國新教育政策實施前,我國各中小學都是應試教育,教師們為了應付考試,納入學生閱讀范圍的文章僅限于在考試中多次出現的篇目,其余文章基本束之高閣。在講解時,只將那些考試的重點篇目進行詳細的、不厭其煩的講解,對于那些不考的課文,教師只是簡單地教教字詞就了事;對于考試內的文章,教師會字字句句地講給學生聽,把以閱讀為目的的學習分解成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無限循環的題目取代了閱讀時文字的美感,長此以往,學生產生了厭煩感,閱讀障礙心理也由此誕生。
2.家庭因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是否有讀書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再加上中小學生除了上學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父母在一起,所以父母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內容都會在無意識中影響著孩子。當孩子逐漸長大后,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指導也會影響孩子,有些家長會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去閱讀,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閱讀興趣會漸漸加大。例如:書香門第之所以會代代都熱愛閱讀,正是因為家庭的閱讀氛圍濃厚,孩子從小就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在家長的指導下閱讀能力也逐漸加強,慢慢地就將閱讀養成習慣。
有些家長自己不讀書,卻總想讓孩子多讀書,總愛帶著孩子去書店買書,雖說是為了孩子的發展,但往往收獲的卻是相反的效果,孩子不但不讀書,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不會對閱讀感興趣。
3.閱讀評價
在做與閱讀有關的題時,學生總會根據分數來回答問題,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而且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閱讀答案時,不能將主觀答案強化,更不能將答案確定為死板的回答方式。無論是新課改前還是新課改后,教師們都會發現,那些平常表現并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在寫閱讀答案時卻寫得非常好,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優秀的學生思想都被應試教育的模式固定了,而那些回答好的學生思維活躍,回答問題的方式很有特點,這都是現今中小學生缺少的。所以在閱讀評價時要從多方面評價,更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
總之,中小學生閱讀心理障礙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有問題就要解決,在閱讀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積極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教學策略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中小學生的閱讀心理障礙,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激發閱讀興趣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愛閱讀就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在選擇讀物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興趣愛好來選擇,例如:有的學生喜歡故事類的、有的學生喜歡有圖畫的、有的學生則喜歡文學性強的。在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有了目標學生就有了閱讀的動力,閱讀的興趣也會變得強烈。閱讀后,教師可將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總結,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最后做總結性評價,讓學生在活動當中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也能收獲閱讀的快樂。
2.控制閱讀焦慮
在閱讀過程中,有一些學生會產生閱讀焦慮,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兩類學生。第一種是自身基礎較差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多半比較要強,即使有不會的問題也很難去主動請教同學;第二種是自我要求過高的學生,這些學生太過在意同學、父母和老師的看法,總是給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注意不去觸及他們的自尊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多表揚他們,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其次就是間接地幫助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閱讀變得充滿趣味,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趣味游戲。
3.改革評價方式
閱讀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受到個人經歷、閱讀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個人經歷、閱讀背景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在評價閱讀答案時,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此,在評價閱讀答案時,教師不能只將關注點放在文章上,還要根據現實情況和社會背景來思考;在評定學生的閱讀能力時,要將書面評價和口頭評價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問題多以主觀題為主,這樣能夠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注重閱讀指導
中小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些問題,教師要通過有效的閱讀指導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努力創建眾多的閱讀平臺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閱讀興趣,享受閱讀樂趣,而且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示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也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對于許多中小學生來說,閱讀對于他們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閱讀心理障礙等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應該相互配合,為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魯瑚,白水晶,高旭.淺析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心理與思維的教學問題與發展[J].內蒙古教育,2016(7).
[2]高文.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語文教師,2017,16(22):112-114.
[3]邱縣空,曹墨妮,柳州.淺析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與對策[J].小作家,2015(7).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