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英語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作為整個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的掌握情況及以后的學習生涯。總結回顧傳統的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機制還有待完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明確新時期高中英語教學創新的意義,從而在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通過大量教學實踐經驗分析,討論如何祛除弊端,切實提高聽力課堂效率,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為教師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英語聽力;學習興趣;英語活動;多媒體技術;MOOC
一、傳統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1.不重視英語聽力
“減負”說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不大,學生的實際負擔甚至還有所增長,學習壓力尤其是高考的壓力很大,所以學校和教師都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措施來提高英語成績,這就導致了教學重點不可避免地向英語語法、寫作方向傾斜,而聽力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口語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有的學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口語。
聽力取消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英語學習能力的下降,主要體現在幾方面:一是聽力中往往包含有許多單詞,聽力取消后,很多原本可以通過此途徑掌握的單詞量也就大大降低;二是聽力材料中學生可以學到許多寫作的技巧,從而對寫作大有裨益;三是學生減少了浸染英語文化的機會,使他們不能充分獲取英語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文化對于人的影響和熏陶是技術性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這也導致了口語能力低下,成了啞巴英語。
2.英語課程體系和設置不科學
高中英語承接了初中的知識水平,在聽力、口語、寫作、語法、閱讀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難度和廣度上都有較大的提升。高中三年的學習,詞匯量很多,且覆蓋面廣,包括日常交際、科技、時事、天文地理等,而從大量的教學案例來看,高中英語教學中容易忽視眾多知識點的關聯,忽視連點成面的知識網絡構建。
在學校課程研究設置上,也存在著英語課題組不足的問題。很多學校把精力放在數學組、物理組、語文組等設置上,英語組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用于英語組教學研究的教師數量和學科帶頭人建設也長期處于缺乏狀態。
3.學習興趣的引導不好
高中英語的難度大,如從句的變形和應用、聽力中數字的準確識別、具體情境的理解等都是學生的難點,甚至容易成為“知識死角”。之所以很多學生尤其是理科生覺得英語難,是因為這些內容對他們的學習要求高,需要大量反思和記憶。面對這些本就不簡單的內容,教師灌輸以機械式、教條式的“呆板知識”,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然無法產生學習的興趣,日積月累后的“知識死角”得不到及時清理,為了應付高考,大多數選擇了題海戰術,自然就導致考試成績的不理想,然后進一步導致學習自覺性下降,學習興趣進一步下降,一步步形成惡性循環。
二、新時期英語教學的創新途徑
1.重視聽力,培養習慣
英語的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大模塊,聽力理應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文科生如此,理科生更是如此,不要讓聽力和整個英語的學習成為他們敲開名校大門的短板。
教師要始終保持對聽力訓練的重視,首先要重視英語聽力的基本組成要素,打好基礎,基本要素包括了詞匯、語法和語音。提高英語聽力水平,要從語言的三個要素抓起,這就要求學生長期的積累和訓練。我們應當周期性地開展聽力訓練,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浸染英語學習的環境。
英語聽力測試的基礎取決于聽音技能的高低。從很多學生反映來看,詞匯量是阻礙英語聽力的“最大元兇”。這是因為在播放聽力時,大腦來不及對生詞做出反應,很多聽力的語速偏快,此時即使利用上下文進行猜測也無濟于事。而且這種猜測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對整個語境意義的理解。另一個是平時聽得少,熟悉的單詞也變得陌生了。故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平時的詞匯量積累方面多下功夫,并且注重積累各方面的常識,如社交禮儀、天氣變化、會議活動等,多聽多練。
2.引入多媒體等信息技術
英語的學習應當采取多種渠道。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深入,國內能夠接觸到的最新英文影片和圖書資料也越來越多。而且現代信息技術也給傳統英語課堂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多媒體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基于互聯網的MOOC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等,讓學生能夠從多種角度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如MOOC“慕課”的建設,本身就帶有工具資源多元化的特征,容易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能將英語聽力的環境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達到相對最大化,視、聽、說的有機結合更是讓聽力練習在多種形式的體驗中不斷加強,而且MOOC的課程易于使用,容易突破傳統課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世界各大名校的教學風采。
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時要給學生注入信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學好英語,享受英語交流的樂趣。
參考文獻:
孫雪賀.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