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雁
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密不可分。作業在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成效顯著,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就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業來說,內容陳舊、封閉,形式單一、重復,提高的方向也多偏向于分數,而忽略“三維目標”的綜合實現,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簡單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作業的現狀,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業;應試;現狀;對策
“這個字寫十遍。”這應該是在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雖然初中生不會再碰到一個字要求寫十遍的情況,但是這種機械、重復的抄寫類作業并沒有消失。語文教師還是習慣給學生隨意布置一些作業,如課后練習題做一遍,練習題從幾頁到幾頁做一下……雖然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課堂教育也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呈現出了巨大的變化,也收到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似乎這“火”并沒有“燒”到作業設計上來。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仍舊沒有很大改觀,不能針對學生個性和學習內容進行作業設計,敷衍了事的狀況屢見不鮮。
一、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
作業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為了招生,要求升學率,教師為了出成績,要求分數高,所以在作業的設計上也是比較“應試化”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注重分數提升,忽略學生身心發展
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好些年,但是當前的社會風氣依舊停留在應試階段,近了,分數高低影響升學情況,遠了,分數高低影響人生命運。因此與受教育人群相關的教師、家長都認為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自然,學生也是這樣被影響的。因此,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優先考慮的就是通過作業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于是就有了考什么做什么的情況。這樣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作業形式,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還會降低語文人文精神的發揮,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
2.注重應試訓練,忽略學生寫作能力
因為“考什么,做什么”作業思想,導致初中語文作業中閱讀題目比較多。因為在語文試卷中,閱讀題目分值占比比較重。再加上閱讀題目相對來說比較難,學生不知如何處理,就會產生畏懼的心理,在開始做題前,心理上就先“敗下陣來”,經常出現慌亂、審錯題、漏看題之類的問題。這時,有些語文教師還會提出多做多講的錯誤方式,更是事倍功半。
3.作業流于形式,忽略學生能力提升
在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很多的段落、詩詞,甚至是整篇課文都是需要學生背誦的。這些背誦的片段很有可能就成為考試中默寫的對象,因此,學生會有很多類似抄寫、背寫的機械性作業。而這一類型的作業,對于心智比較成熟的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無聊、乏味的,會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語文、對于作業的興趣和情緒。由于題型的單一,評價也不會有太多花樣,無法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對策
針對以上的作業問題,亟須改善教學觀念,讓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分數的提高只是暫時的,只有能力的提升才能伴隨一生,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在眼下,改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可從我做起。我認為,作業設計中應遵循“學生為本”的原則。
1.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
為了能在中考中讓學校,讓學生都力拔頭籌,教師在作業布置中功利心都比較強,作業多數都是以中考為出發點。學生面對應試訓練,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只能硬著頭皮完成教師的作業。長期處在這樣惡性的作業循環中,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主體,拋棄“中考”的需要,考慮學生的需求,選擇一些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的、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問題作為語文作業。這也并不是說教師就要盲目投其所好,而是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必要時可以施加外部壓力,確保學生的作業效果。此外,施壓要適當,要在學生能夠接受且樂意接受的前提下,只有這樣,才不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作業設計要以全面發展為目的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像是“蓋樓”,底層基礎建筑堅實,上層才能穩固且向更高處建設和發展。所以,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初中階段的學生,既有小學生的天真幼稚,又有別于高中生的成熟穩重,這個階段,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比較快,呈現出獨特的自我個性。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要從淺到深、由易到難幫助學生逐層提高。在設計上還需要多設置一些類似研究題、分散思維能力題、創新題、拓展題等多種題型,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雪梅.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作業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盧銀彤.初中語文作業的“減負增效”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1(4).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