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供電企業不再占據傳統的壟斷地位而必須直面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而在改革過程中,供電企業也應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運用法律知識,以保障其合法的經濟效益。本文深入分析供電企業所存在的法律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措施,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供電企業 法律風險 法律意識
當前,大部分供電企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撐體系,使其面臨的法律事件急劇增長。如何規避和化解法律風險已成為供電企業急需解決的又一大難題。供電企業只有直面法律風險問題,并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有效地回避法律風險。
一、供電企業管理中所存在的法律風險
(一)法律意識淡薄
供電企業與我國各行各業都同樣存在著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企業人員存在著不學法,不懂法,不知法,甚至不信法的現象,對法律缺乏科學的認知,法律意識十分淡薄。而法律意識淡薄的情況就對供電企業造成了諸多危害,供電企業在司法實踐上的認識也十分不足。目前供電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集中于民事方面,包括像人身傷害賠償、勞動糾紛、薪資糾紛等等方面。因此,增強全體成員的法律意識迫在眉睫。
(二)合同管理不足
由于過往供電企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導致員工對合同的管理普遍不予重視,因此供電企業在合同管理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紕漏。員工合同管理不足,具體表現為合同主體審查不嚴、合同文本不規范以及合同歸檔制度不完善等方面。最嚴重的是供電企業在平日中即使發現了合同中的問題也不予改正和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使得小問題慢慢醞釀成了大問題,從而引發供電企業嚴重的法律風險問題。
(三)合同監控不足
員工簽訂合同的目的乃是在于使其按照合同的條例履行其工作義務。而對合同的監控就是為了監督員工履約,確保合同的順利執行,保障合同的權威性和法律效力。許多企業為了保證合同的履行,普遍設立了合同監控制度和法律顧問制度。供電企業也不例外,同樣設立了法律顧問制度。但在企業實際運轉中,法律顧問制度往往如同虛設,法律顧問并未發揮其專業素養和法律作用,使得合同的履行上遇到了許多阻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
(四)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在電力方面的法律仍不完善,甚至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條例出現。例如,《電力法》和《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在反竊電方面都有相關條例的規定,但內容十分零散,因此在具體處罰上難以切實地進行操作,這也導致了供電企業和相關司法部門難以通力合作,利用法律法規對竊電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二、應對供電企業管理法律風險的措施
(一)注重法制宣傳教育
為增強全體成員的法律意識,企業必須重視內部的法治宣傳教育。在法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企業可以采用多樣化方式。一是積極開辦法律知識講座,通過對經典案例的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員工在參與案件討論的同時不自覺地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二是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創造出企業內部濃厚的法律學習氛圍,在提高員工專業技術水平的水平也將法律知識融匯其中,使員工們耳濡目染地在增強其法律觀念。三是培訓后期,企業可開辦法律知識競賽來檢驗員工的法律知識掌握情況,甚至可以將競賽成績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只有企業從根本上重視法律的宣傳教育,員工們才能真正認識到法律對個人以及企業利益的重要性。
(二)加強企業合同管理
供電企業應在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之下,結合企業當下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合理的企業合同管理體系,其中涵蓋了合同監督制度、合同歸檔制度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制度。該合同管理體系涉及到供對電企業方方面面的法律風險的應對,包括風險預防、風險控制以及風險補救等,只有加強供電企業的合同管理,才能規范企業合同的簽約和履行,規避法律風險。其中特別要注意供用電合同的簽訂,因為這是供電企業出現法律糾紛最多的板塊。簽訂前,應根據現行法律對客戶進行主體資格分類,如自然人主體、法人主體等等,并對其是否具有完備的民事行為能力進行嚴格審核。簽訂之后,應把合同落實到具體的部門中去,避免出現無人負責的現象。只有做好企業的合同管理工作,才能維護員工和企業的切實利益,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重視專業法律顧問
由于過往供電企業對法律顧問的不重視,使得其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只是虛有其職。供電公司應充分調動法律顧問的積極性,歡迎他們參與進企業的決策和談判活動中去,并重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法律顧問也應發揮其專業素養,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出企業運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并給出專業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企業減少法律糾紛,規避法律風險。
(四)完善企業法律法規
只有完善企業的法律法規,才能從根本上對人產生約束力。首先,落實國家的政企分離的相關規定,其次,建立專門的觸電傷害賠償條例,用法律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通過推動法律法規的制定,以消彌供電企業內外部的各種矛盾沖突。
三、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供電企業在法律風險回避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漏洞,以致于造成了許多本可以避免的損失和糾紛。因此,供電企業必須重視法律問題,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企業員工的法律意識,在法律問題上做到事無巨細,從而可以在根本上將法律風險所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