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昊
摘要隨著社會變革的逐漸深入,工業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為我國的環境帶來了治理難題。環保理念逐漸在人們的思維意識里生根發芽,將生態文明理念深入到經濟建設方面進行思考和實踐,可以促進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帶動經濟增長的質量,緩解經濟建設與環境治理之間產生的矛盾。因此,本文將針對理念融合建設的意義進行闡述,進而給出具體的實施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 理念融合 經濟建設 實施路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高中生經歷了時代的變革,感知環境的變化。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將生態文明理念與經濟建設融合,對國家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就生態建設來說,它本身就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而水生態文明,是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內容,是不可忽視的治理問題。
一、水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一)水生態文明是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
從高中生的角都來看社會經濟,在國家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建筑開發,哪一項的實施都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撐,可以說,水資源量的多少決定了經濟建設的發展,它也是對經濟建設進行引導的基本原則之一。從我國的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來看,因為處在人口大國的狀態下,所以人均占有量存在一定不足,屬于水資源相對匱乏國家,這就使得國家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和治理變得很有必要。與此同時,隨著國家改革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大力發展的工業化進程,給環境保護造成了一定的難題,對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極高,使國家的水源變得極為緊張。因此,將水量水質和生態環境進行平衡,是推動國家建設,改善工業生產模式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緩解經濟和環境之間產生的發展矛盾
隨著國家的日益發展壯大,經濟建設和環境發展之間逐漸產生了矛盾,將兩者進行融合,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可以有效的處理這種社會矛盾。從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實現小康社會還具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水資源區出現了相對缺乏的狀態,這就很容易導致工業生產難以進行,使國家發展出現停滯現象,阻礙經濟的增長建設。因此,在發展國家經濟的同時,促進水資源的保護,才是加速實現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有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改善人們生活水平
進行經濟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水資源的破壞,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經濟發展。一旦水資源遭到了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水生物種逐漸減少,水資源的質量遭到破壞,水量相對降低,最終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這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出現變化,會減少經濟發展對人們提供的福利。因此,我們必須將水資源的生態環境理念與經濟建設進行相融合,促進經濟增長的建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發展途徑
(一)完善資源配置結構
針對高中生的視角來說,要想將水資源的環境保護徹底實施,首先需要將相關機制進行完善,這是促進水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的基礎途徑。水生態環境,實際上是指將水資源的利用方式進行改變,將它與經濟發展的環境進行結合,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將水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并不是要將經濟增長的速度減慢,而是應該推動水生態文明的發展,價格年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促進產業布局的高質量,高經濟的實現。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與經濟發展相互融合,將水資源的配置能力提高,從而推進經濟增長實施方式的轉變。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首先,應該促進水資源配置機制的完善,將經濟發展的決策與生態環境理念相融合,將水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上來,促進他們在經濟發展決策中的話語權優勢發揮,幫助實現兩者相互融合。其次,應該將水資源的管理制度完善,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水資源準入制度,將水資源的利用率進行改善,將傳統的生產模式轉變過來,將準入門檻提高。然后,還要加強節水減排制度的實施,將產業結構進行升級,推動它的發展,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耗水的生產項目,減少對水資源的破壞,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最后,還要將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將它的布局進行改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將經濟增長進行轉向發展,由以前主要發展的第二產業逐漸向一二三產業進行全面對的推動,進而從根本上將水資源的產值消耗量降低。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能力
在高中生眼中,政府就是權利的代表,是權利不可逆的象征。因此,要想推動水資源生態文明與經濟增長的融合發展,還需要政府大力參與,為工作的具體展開提供相應的權利支持。而且,就國家的發展制度來說,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意味著水資源的使用,必須要采取有償使用的制度,或是使用許可證制度,迫使人們的節約用水。但是相關的水資源費用,就必須要由政府出面進行調節。因此,促進水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相融合,必須要有政府的支持。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政府應該采取有關行政,法律或是經濟等手段,對水資源的開發和配置力度進行加強,促進水資源的保護,使宏觀調控的力度得到充分的發揮,加強水生態文明制度,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管理進行加強,實行相應的補償制度,從而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增長,實現國家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大相應的宣傳力度,促進人們對水資源保護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水資源的發展現狀與他們息息相關,將他們的保護意識提高,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環境。
(三)培育經濟增長點
隨著人們對水資源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政府實行的保護管理制度的完善,我國的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得到了全面的實施,出現了一些人才技術,相關生產設備和服務等方面的政策需求缺乏的現象,需要具體解決這些問題,加大設施處置等,促進經濟增長點的建設,提高水生態資源的生產質量,并能夠形成適應水資源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促進國家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水生態發展相關的產業,大多是科技環保型發展產業,能夠為促進生態文明實施提供服務。將它發展壯大,推動水資源的質量提高,加快水生態文明的建設進程。與傳統的生產產業相比,水生態文明產業的出現,可以改變高消耗,高破壞的發展情況,能夠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節水設備的生產,將節水型設備引入其中,從工業和城市建設等多方面實施節水生產,并加大投資力度,促進這些節水設備的長效使用。其次,要大力發展水污染的防止產業。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動,大量的工業廢水,農業廢水等的出現,為國家的水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因此,應該加強對它的防止,加快水生態服務產業的發展,推動工業的進步。
三、結語
推動水生態文明理念與經濟建設相融合,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完善資源配置機構的建設,將政府的調控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培養經濟增長點,促進水生態文明理念的不斷深入,與經濟建設相融合,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