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林
摘 要:在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我國相繼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導》、《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導》等規范,這標志著我國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大中型企業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以及實施工作從無到有,再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幾年的時間里可以看出,我國國有企業中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已經取得了很明顯的進步。不過,在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中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內部控制體系。
關鍵詞: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實施;國有企業
一、引言
在我國國有企業中如何能夠讓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實施得到順利進行是現在我們不斷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本文中,首先對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實施進行概述,然后從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內部控制的理解存在的偏差、內部控制手冊規定、實際執行與計劃差距等方面說明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根據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對企業提高制度合理性、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有機融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全面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相關培訓與溝通等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1]。希望本文能夠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以及實施過程提供建設性的意見,為在以后國有企業的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實施過程提供指導。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概述
在2008年5月中,財政部、保監會、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該規范在2009年7月1日開始實施,應用于我國的上市公司。對我國的國有上市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而言,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整體完善的過程,但在內部控制中還是存在著企業內部環境差,制度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到位等問題。
在我國非上市企業的企業中,從2013年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開始實施建設。為了保證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實施,要求在企業內部成立了一個專門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的領導小組辦公桌,對針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手冊》進行設計與編著。該要求在2015年開始試運行,并于2016年開始正式施行。
在國有企業的運行和實施的過程中,如果對正常的工作生產造成影響,對原有計劃的實施過程進行暫停,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2]。如果出現了較為大一點的影響,應首先向內部控制工作室的相關領導報告,根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判斷是否與需要領導小組或者中介機構進行協調控制。在實際的內部控制體系實施的過程中,對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等和現有程序有較大沖突時,對于各種問題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均不同。
三、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2012年以后,信息化水平在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并入了企業的業績考核評價體系當中,對企業進行兩年一次的信息化水平測試,對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提出了強制性要求。在2012年以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的財政、人力等多方面統計均實現了信息化,但在業務管理、日常管理、行政管理、協調辦公等方面信息化水平偏低。協同辦公自動化(OA)系統能夠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我國的國有企業中協同辦公自動化(OA)的普及率很低,部分國企雖然有OA系統,但是由于OA線上簽批授予以及線下紙質手續進行一兩年了,紙質手續線下簽批過程仍沒取消,仍然以線下簽批為主,線上簽批反而無用,不僅沒有提高辦事效率,還進一步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國企工作人員均抱怨不斷[3]。在沒有OA系統的國有企業中,內部管理模式仍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管理控制。
(二)設計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不相符
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針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設計,根據企業的現行管理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由于時間過于久遠,許多情況與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已經不符合,許多均是在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完全沒有用到的制度或者已經作廢了的制度,部分管理人員為了交差,為編制守則而編制,缺少了對許多不合理情況的篩出,對存在問題以及不合理的條例,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完全沒有起到促進作用[4]。由于這些情況的出現,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難對國有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建設。
(三)內部控制手冊規定和實際執行差別過大
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手冊基本定稿以后,實施就成為了關鍵。在國有企業實行內部控制體系時,有時內部控制手冊中的各個條例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操作過程不一致,在內部控制手冊中主要是作為一種形式,并沒有起到較多的實質性的效果,是對上級命令的一種應付的過程[5]。在相關的國有企業的設立、運用、投資的清算過程中,內部控制手冊基本被遺忘,和企業的現實情況出現了嚴重的
不符[6]。
(四)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未能有機融合
建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企業出現的風險,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與風險管理,兩者應相互依存,并能有效融合。在以往的國有企業中,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和風險管理常常分屬于兩個不同的部門,由兩個不同的領導進行管理,在企業中兩個部門配合度不高,關系不大,這樣耗費人力物力還造成了企業的組織機構臃腫,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企業對發展形勢的
判斷[7]。
四、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有效完善和實施的方法
(一)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信息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針對國有企業的信息化接受程度和應用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整體管理效率和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企業中人力、財力的不斷完善提高,國有企業應該在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客戶管理、協同辦公等多個方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擴大企業在互聯網下的應用范圍,讓內部控制增加有效性、及時性和實用性[8]。endprint
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不僅僅是停在紙質資料的審判上,加強對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客戶管理、協同辦公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層面的應用,方便公司的內部管理。比如隨時隨地可以對公司的業務進行隨時跟蹤,隨時可以查詢行政財務等方面的情況,同時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以及云計算為企業提供一些可能存在的潛在的問題,使得企業在可能出現風險的時候及時對企業進行調控,防止企業的風險出現。
(二)確保內部控制的合理性
在內部控制體系設計完成后,是否能夠真真得以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證內部控制體系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就要保證具體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在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能夠有效合理。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和交易規則的過程中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對能否正常有效實施是關鍵,要確保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否則這一切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都將成為空談[9]。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應積極整理企業的現有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相關交易規則,根據整理出的情況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進行重點控制。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應予以重新審定、修改及完善,之后在企業試運行3-6個月,再進一步完善,最終發布實施。
(三)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執行部門
在完成內部控制手冊的編寫以后,如何能夠將內部控制手冊得到有效執行,同樣重要。在國有企業中對內部控制手冊的執行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在各大會上進行嚴格強調,但還是會出現執行力不夠的情況,做不到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因此,在國有企業中,應建立一個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部門,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這樣才能真正讓內部控制管理手冊落實到實處,得到有效的實施[10]。在內部控制體系中具體應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中的每個環節,與企業的經營目標也保持了密切的關系,在企業中監管制度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是為了企業共同發展目標,在實現相應的經營目標對相應的員工績效考核保持一致,進行有機融合,是企業內部監督部門不僅僅是因為執行內部控制體系而存在。
五、結論
針對我國國有企業出現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文進行了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研究分析。具體從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內部控制的理解存在的偏差、內部控制手冊規定、實際執行與計劃差距等方面說明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為使得企業能夠更好的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在我國相關法律以及政策法規基礎上,對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進行研究,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以及防范風險的能力,以便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蝶.淺析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6(23):236-237.
[2]林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3):111-112.
[3]林曉華,劉辰翔.中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郵集團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34):158-160.
[4]夏莉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18(13):91-92.
[5]蔡渝.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21):129-130.
[6]嚴星宇.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11):154-155.
[7]姚文冬.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5(3):26-27.
[8]王曉燕,任蘭柱.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6(18):255-255.
[9]呂斌.新時期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134-135.
[10]江純.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以M公司為例[J].中國市場,2015(45):119-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