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課堂派”是基于智能手機和微信平臺的、服務于高校教學的師生課堂互動平臺,選取了本校4個大班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的講授, 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派”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課堂派”為教師提供了多維度備課的平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課堂派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2
高校內,學生課上玩手機是眾多教師頭痛的問題,有些院校采取了課前讓學生將手機置于教室前面“手機袋”的措施防止玩手機,但是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并沒有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作為95后大學生,他們是信息化時代的“原住民”,智能手機等信息化工具是他們熟悉且喜歡的,所以強行讓他們倒退到以前“黑板+書本+紙筆”時期,是不太容易和取得好的效果的。基于此情形,服務于高校課堂的新型軟件或手機應用程序應運而生,有些已經成為學校指定的師生網絡教、學平臺。
一、課堂派概述
“課堂派”是基于智能手機和微信平臺的、專注于高校領域的師生課堂互動平臺,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作業在線批改、師生交流互動、分享課件、各維度數據統計,以及隨時隨地的可用要求[1]。課堂考勤,能讓教師更方便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到位情況。主要特色功能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管理平臺
幫助老師進行在線管理教學,申請一個賬號,快速分享加課鏈接、邀請碼、二維碼,快速讓學生加入班級?!皞湔n區”存放課件資料,“課堂”區的“資料”模塊讓學生可以下載老師的資源并可以在線瀏覽。老師創建考勤后,通過點擊狀態進行切換,包括“實到、缺勤、請假、遲到”等狀態,通過點擊進行記錄。教師可以下載考勤報表、分數報表、表現報表、提交情況報表等,用于學生的平時考核[2]。
2.完美地支持在線批改
支持在線瀏覽 Word、 Excel、 PowerPoint 、WPS系列、TXT等文檔格式。學生上傳作業,系統進行轉碼。老師端可以在線查看并在頁面直接批注,打分。0秒完成收集、統計提交情況和作業成績,節省了40%的教師作業管理時間。
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概述
作為基礎醫學課程,講授內容主要是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醫學生認識疾病的起點。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基本理論,認識到病原生物致病性和免疫系統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增強學生的無菌意識、團隊意識和實踐意識,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愛崗敬業、關愛生命、科學務實的專業素養。以往的成績考核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考核流于形式或因次數過少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故考核結果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改進。
1.課堂派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混合式教學中的實踐
2017-2018學年第2學期,選取了本校2017級三年制臨床專業1班和2班、口腔專業1班和2班作為研究對象均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的講授, 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派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現對這次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簡要介紹。
2.建立班級
首先是注冊與登陸,教師百度搜索“課堂派”即可進入官網,通過郵箱、手機號碼注冊賬號。接著是建立班級和邀請學生加入,教師由賬號進入課堂派,點擊“建立班級”,將生成的二維碼發給相應班級的學生,學生手機微信端掃描二維碼即可加入。見圖1示例
圖1 班級
3.備課區
課堂派最重要的一種功能區為“備課區”,分為“個人備課區”和“小組備課區”兩種,在這個區域教師可以放置所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包括課件、作業、互動(課件及試題)、測試、話題等,這些資料會由教師選擇性或計劃性地由“備課區”推送給某一個班級的“課堂”,滿足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等需要。見下圖2示例
圖2 備課區
4.課堂管理
課堂派之“課堂”面向的是學生,在這里,學生可以接收到教師發送的課件、視頻、測試、作業、公告等,進行課前或課后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還可課上考勤,選擇“傳統點名、數字、GPS、二維碼” 其中任一方式進行,對未到學生選擇“遲到、缺課、請假”等備注,一段時間或者期末對學生的到勤情況作一統計,加入學生的平時考核之中。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某個問題組織學生在課堂派上討論或投票,增強了課堂參與性與趣味性。見圖3示例
圖3 課堂之考勤
5.成績統計和分析
“課堂”區的“測試”、“作業”,教師均可在學生按照規定時間完成之后統計并分析其成績,同樣也可加入其平時考核之中。見圖4示例
圖4 測試成績統計
6.課堂派使用心得
本校三年制臨床或口腔專業的班級均是150人左右的大班,以往一項“考勤”就可以占用課前或者課中1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十分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教學資料方面,以往課前或者課后是通過QQ群傳給學生,但對學生是否學習或練習并不能確切知道,并且課后批改作業和統計成績總是耗時又耗力。本學期采用的“課堂派”以其多方面的功能解決了這些難題,成為了應用于“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混合式教學的得力助手。
6.1教師多維度備課的有效平臺
在“備課區”,教師課前根據需要按照資料、互動、作業、測試4個模塊進行準備,豐富了教學內容,選擇適當模塊的資料發到“課堂”,以方便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課外拓展內容的學習, 根據每個班的學習效果進行內容的再調整,利于教師針對性地備不同班級的課[3]。
6.2 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
在每個班級的“課堂”區,學生隨時可以查看上課公告、作業測試、視頻、拓展學習資料等,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為了督促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系統會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將開始和截止時間發到學生的手機,提醒學生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習、測驗等,否則一旦截止或者提前退出不可再次進入測驗,保證了學習任務的完成,久而久之,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堂上,學生還可以參與到討論、投票等活動中,真正實現了信息化手段服務于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4]。
6.3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在課堂上,教師針對某個問題可以發起投票或組織討論,通過電腦端連接投影實時顯示互動結果,極大增強課堂的參與性與趣味性,提升了教學質量。
7.課堂派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一個學期的使用過程中,課堂派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些同學因手機不是智能手機或者配置不足,不能正常使用課堂派的基本功能;部分學生反應使用手機流量增加了經濟負擔;課下測驗或作業可能會存在互抄答案的情況等[6]。針對這些情況,一方面希望學??梢詾閷W生開通免費wifi,另一方面增加更多形式的考核,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課堂派于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實踐,對教師而言提供了加強課堂管理和學生考核的平臺,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于學生而言促進了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的進行,激發了學習興趣,總之改善了教學效果,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值得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郭興華.信息化手段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以“課堂派”為例[J].科技風,2018(30):87.
[2]陳志偉,唐冬梅,張志.在線課堂管理工具在高校教學應用的研究——以課堂派為例[J].電腦迷,2016(06):96.
[3]李一紅,余英.基于課堂派的過程性評價研究[J].現代交際,2017(09):17+16.
[6]孫亞志.在線課堂管理工具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以課堂派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7,8(13):42-43.
[4]吳學華,田華,謝玉先,林琳,何海艷,何燕.基于微信課堂派的翻轉課堂護士培訓模式應用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2):2086-2088.
[5]毛訊.課堂派在高職高專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