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21世紀已經進入信息化和網絡時代,近年來,“互聯網+”成為萬眾創新的新方向。因此,在教育教研領域引入網絡非常具有研究意義。本文以網絡教研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促進為主題,闡述了網絡教研的內涵和意義,并分析了網絡教研的特點,最后提出了有效利用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教研;教師;專業成長;策略
論壇、貼吧、博客已經成為過去的代名詞,互聯網時代不僅技術產品在更新換代,交流和表達的平臺也在不斷升級。目前,微信、QQ、微博以及各類App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應用便利教研,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1.網絡教研釋義及其重要意義
1.1網絡教研釋義
網絡教研是一種建立在網絡應用發展基礎上的新興的教研模式。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都得到長足發展。在教育領域引入網絡,有效開發并整合網上的教育資源,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能夠推動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通過調查發現,網絡教研目前多為專家的實驗,雖然教育部門計劃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網絡教研模式,當前網絡教研還處于探索期。
1.2網絡教研的特點
其一,網絡教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統教研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教研所占用的空間資源也不在少數,但網絡教研具有非常強的時效性,能夠提供更多的虛擬空間給參與教研的對象。其二,網絡教研在資源形式上大大突破。傳統教研受限于硬軟件設施條件,無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充足的教研條件。但網絡教研以網絡平臺為媒介,能夠為教師提供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資源。其三,網絡教研具有優秀的互動性,傳統教研形式基本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這一主體并未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網絡教研中,教師和學生能進行時效性非常強的交流和互動。
1.3網絡教研的重要意義
首先,網絡教研有利于減輕教師的負擔,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傳統的教研形式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的成長空間也相對較小。通過網絡教研的時效性和虛擬性,教師的負擔大大減輕,教師也能在網絡平臺上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其次,網絡教研是一種新奇且有效的教學模式,網絡教研的成功必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網絡教研有利于我國傳統教研模式向現代的轉變,有利于現代化教育教研體系的形成。
2.有效利用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2.1網絡上傳備課,把握教學進度
在傳統教研中,備課完全是教師一個人的事,將備課過程與學生割裂開來。教師一個人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學生在課前只知道教師會將哪一個章節,不知道教師會講些什么、怎么講。在網絡教研中則不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應用的便捷性提前完成備課和學生的準備工作,學生對課堂內容有所了解,配合程度將會提高,從而使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
例如在《熔化和凝固》這一小節的教研過程,教師以QQ作為網絡教研的依托工具,所有的網絡教研工作都依靠QQ進行交流。首先,教師將小節的教學進程以word文檔的形式發到QQ上,學生可以閱讀文檔了解下節課的具體進程;其次,教師從網絡上搜集一些熔化和凝固的相關圖片,甚至教師直接用手機拍攝一段水和冰的轉化小視頻,并將這些內容發到QQ群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最后,教師以word文檔的形式歸納知識點。
2.2接收網絡反饋,實現教學反思
在傳統教研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很難進行互動,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連回答教師問題都不甚積極,更遑論為教師的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但網絡教研則不同,學生在課前已經觀看了教師的備課資料,結合教師課堂上的表現,在QQ群中直接發表意見。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比較教師的網絡備課和實際教學給出意見和建議,又能避免學生因為心理因素不敢言的現象產生,最終幫助教師實現教學反思,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例如在《測量物質的密度》一節中,教師在QQ群中上傳了文檔、圖片和視頻資料,并成功地完成授課。課后,教師讓學生在QQ群中發表教學意見和建議。
學生甲:“老師,我覺得我對密度的計算公式理解還不夠深?!?/p>
學生乙:“老師,我覺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用身邊的小東西做一做測算密度的實驗,這樣我們更好理解知識點?!?/p>
教師反思:實踐性強的環節可為學生提供實驗機會。
2.3建立網絡平臺,創造教研空間
在傳統教研過程中,教師一般會通過開會研討或外出學習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但綜合考量發現,這種方式既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又收效甚微。因此,以當前的網絡平臺為依托,教師可以創造屬于教師群體的網絡教研空間。例如,某物理教師申請創辦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視頻和教學心得發布在上面,并號召其他物理教師關注此微信公眾號,鼓勵其他教師投稿。通過微信公眾號,大江南北的物理教師發表自己的作品,交流和評論他人的作品,實現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網絡融入社會生活領域是大勢所趨。我國教育教研應當及早發現傳統教研存在的弊病,引入網絡教研的理念,并將之融入到教研實踐中去,從而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銀萍,李建江.“輪莊式”網絡教研促進教師自主成長——以第九期“云服務”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07):90-92.[2017-09-19]
[2]羅德勇.“內省”與“借腦”——以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科學論壇,2015(20):60-61.[2017-09-19]
(注: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E學習背景下初中物理學習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編號:E-b/2013/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