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璐
【摘 要】本文以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為研究對象,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日常教學、師資隊伍和考核評價五個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財經類;人才培養;創新
幾乎每所民辦高校都設有財經類專業。近幾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一些財經類專業也得以蓬勃發展,如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互聯網金融、物流管理等,主要體現在招生規模的擴大和學生就業形勢良好等方面。伴隨著民辦高校從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轉向內涵建設,各民辦高校越來越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到財經類專業來說,也還有很多亟待改進之處。本文以此為背景,旨在通過對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探索提高民辦高校財經類人才培養質量的對策。
一、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概述
目前幾乎每所民辦高校都開設有財經類專業,他們都設有商學院、經貿學院、經管學院等。具體到專業,民辦高校開設較多的財經類專業有會計學、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財經類專業學生一般占到學生總人數的15% 20%。大部分民辦高校都建設有相關實驗室,也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教學質量的提升。從就業來看,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就業情況略低于服務特殊需求的相關專業,高于文科類專業。具體到師資力量來看,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師資力量較強,雙師型教師數量相對較多。
二、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民辦高校發展迅速,辦學機制靈活,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很多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寶貴經驗。但站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站在“互聯網+”、分享經濟等時代潮流之下,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還存著以下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
許多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在目標定位方面照搬、照抄公辦高校的培養模式,忽視了應用型轉型這一戰略定位。總體說來,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公辦高校存在的一個很大區別就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無論在課程設置、日常教學、師資隊伍還是考核評價等方面,都要突出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目前,大多數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概念不清、理念不科學等現象。
(二)課程設置
很多民辦高校教師在課程設置方面,一般都是參考甚至照搬公辦高校的課程設置。他們在具體課程設置上,一般都是根據老師的知識結構和上課時間,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和系統性。很多同學反映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先修課程沒有開設,后開的課程先開設了,導致知識不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很多知識不能理解和掌握。再就是在課程體系的整體設計上,沒有充分考慮到民辦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缺少實踐課程,或者實踐課時明顯不足。從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來說,應當突出實踐性特征,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增加實踐環節,在同一門課程中,增加實踐學時。
(三)日常教學
從日常教學環境來看,相當數量的民辦高校由于辦學資金短缺,沒有配備充足的模擬實驗室和實驗設備。這就造成了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很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再加上目前民辦高校一般都是在本科第三批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普遍低于公辦高校,學生在上課時往往對老師講課的內容不感興趣。課堂上學生的抬頭率較低,玩手機、睡覺現象屢禁不止。師生互動、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較少。很多民辦高校受到工具理性主義的影響,重視專業課,忽視公共課學習。部分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專業知識傳授,忽視了全人格教育和人文素質培育。
(四)師資隊伍
民辦高校的教師來源主要為兩部分,即高校應屆畢業的研究生和高校退休教師兩部分。整體師資隊伍從年齡上說,以青年教師為主,從學歷上看,以碩士研究生為主。目前,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是民辦高校面臨的瓶頸問題,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和雙師型教師偏少,這就無法滿足民辦高校向應用型教師轉型發展的需求。另外,由于民辦高校教師工資偏低、發展空間受限和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原因,部分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較低,每天忙于兼職上課賺錢,或者忙于復習考公務員、事業編等,導致投入到教學上的精力越來越少,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五)考核評價
目前民辦高校大部分的課程仍然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并沒有體現出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理念。學生的畢業考核,一般也都以論文為主要方式。這種考核評價方式與自主學習、項目驅動型教學方式是相背離的。很多學生認為此種考核方式并不公平,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很多學生不重視課程實踐的學習,原因是覺得考試不考此方面的內容。
三、民辦高校財經類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全國教育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規定,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對民辦高校進行分類指導。《民辦教育促進法》也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民辦高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民辦高校也面臨著生源短缺、公辦高校競爭等挑戰。財經類專業是很多民辦高校的優勢專業,民辦高校應當抓好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
民辦高校應當組織本領域內的教育專家進行設計、論證,制定出合理的、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民辦高校緊密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做好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當體現實踐性特點。增加實踐課程設置,增加一門課程中實踐的學時數。應當在每一學期,安排1 2次的集中實踐。應當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每位學生保證至少一學期的企業實習。這樣,就能夠為民辦高校的應用型轉型提供保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二)合理安排課程設置
民辦高校應當根據國家教育部等行政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設置進行合理的安排,注重體系性和科學性。在進行課程安排時,一定要注意知識接受的順序,先修課程開設之后,再安排后續課程。在課程設置的比例上,增加實踐性課程的比重。對同一門課程來說,增加實踐學時的比重。再就是應當注重全人格教育和人文素質培育。重視公共課程的開設,特別是思想政治類、英語、數學和專業法規類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能夠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和公民素質。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首先,民辦高校應當改善實驗實訓條件。民辦高校應當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爭取到更多的辦學資金。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支持和監管力度。民辦高校要投入專項資金,改善實驗實訓條件,保證學生實驗實訓課程能夠順利進行。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法、基于項目驅動的項目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采用微課教學、MOOC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課程平臺、微信公眾號、QQ群等開展課程線上教學。
(四)健全師資隊伍建設
民辦高校應該采取“外引內培”的方式,健全師資隊伍。對于在職教師,應當鼓勵他們利用假期去企業掛職鍛煉,并給與適當的補貼。還應當從企業引進能夠擔任學校教學工作的“雙師型”教師。引進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俱備的學科擔任學科帶頭人。此外,國家應當為民辦高校教師的工資劃定指導線。應當嘗試在民辦高校實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改善民辦高校教師的待遇,增強民辦高校教師的獲得感。民辦高校應當設立專門的教師發展機構,并配套相應的資金支持,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國家應當督促民辦高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要求,為教師購買“五險一金”。
(五)創新考核評價方式
考核評價方式是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在課程考核評價時,應當注重實踐環節的考核,鼓勵教師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畢業考核,如畢業設計、項目模擬等。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