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云 彭仲飛
摘 要:信息技術改變著教學,也改變著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對學校學生的管理質量與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銀海學校決心努力研究與實踐,在學生思想品德、文化學習、個性發展等方面及班級管理和學生評價等領域創新信息化管理策略,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學生管理策略;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15-03
一、開發與實施可視化德育課程,提升思想品德管理水平
1.開發與實施“可視化行為規范課程”,促進養成教育
為了指導和規范學生行為,我們研究開發了可視化的行為規范課程,把學生課堂常規、衛生習慣、課間禮儀、就餐禮儀等基本習慣和禮儀拍攝成視頻,配上文字說明,制作成微課。目前已開發“校園衛生篇”“文明就餐我能行”“文明就餐手勢語”“光盤行動”等可視化行為規范微課。各班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觀看,并通過微課來指導、培訓學生,收效甚佳。下階段我們還將開發“課堂常規大家知”“課間安全你我”“課間文明你我”等可視化微課來指導學生的行為。
2.開發與實施“年級特色德育課程”,實現梯度育人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們研究開發并實施適合本年級學生的特色德育活動,實現活動育人、梯度育人、全面育人。已將各年級特色德育活動的主題定為:一年級“好習慣早養成”,培養終身受益的好習慣;二年級“我是生活小能手”,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三年級“我做校園小主人”,培養行為自律能力;四年級“十歲成長禮”,快樂成長,懂得感恩;五年級“書香致遠篤定前行”,樹立學習目標;六年級“好兒郎志四方”,培養理想和志向。比如四年級的“十歲成長禮”活動,四年級組集全體師生及家長的力量和智慧,開展了震撼的大型室外現場活動,并通過微信平臺將活動廣為推送,交流學習,永久回憶。
根據起始年級和畢業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育規律,我們還開發了有針對性的德育特色課程,并初步成形。“一年級入學課程”內容包括一年級新生家長會、教育團隊會、六年級帶一年級學生參觀校園活動等。目的是:幫助一年級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幫助新生家長了解學校相關要求,實現家校和諧共育;幫助一年級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盡快上手。“六年級畢業教育課程”內容包括畢業生思想教育專題動員會、月生活會、創意畢業照、給母校的一封信、給老師和弟弟妹妹的贈言、男生女生課堂、畢業典禮等。
3.開發與實施“國旗下班級文化展課程”,拓展德育平臺
我們將每周一“國旗下班級文化展課程”定位為最大、最精彩的一堂德育微型課,要求展示班級結合本班文化特色、小組建設成果和學校德育主題活動來進行構思、設計和編排,在每周的開始,對全體學生進行美的思想和行為最有力的展示、激勵和引領。目前,我們已有五十余個班舉行過優秀的班級文化展,并都借用自媒體將他們的優秀文化廣為傳播。
二、用信息技術深化課改,提升學習管理水平
1.開發校本微課程,豐富學生發展資源
近年來,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積極建設信息化校本微課程資源,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我們的微課程資源已經包含了知識技能、綜合素養、學習管理及持續發展等四類。
(1)知識技能類。把知識的難點開發成微課,如一年級開發了“拼音教學輔導序列微課”“角的度量微課”,三、四年級開發了“英語課文趣配音微課”,六年級開發了“英語語法復習系列微課”等,幫助學生隨時學習、簡單學習、快樂學習。
(2)綜合素養類。學校致力書香校園建設,將讀書活動制作成了濃縮而開放的微課程,激勵學生閱讀興趣。比如之前開發的“學校書香理念引領篇”“大型特色讀書活動篇”“閃閃文學兒童篇”讀書課程,錄入了很多師生的讀書心得和大型讀書活動。今年又開發了由校內老師自主開發的“銀海朗讀者”品牌視聽微課,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喜歡。學生們也自主開發了“朗讀”“背誦”“演講”“習字”等個人展示微課,大大豐富了精神世界。
(3)學習管理類。結合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學校各部門每周、每月都推送了“周工作序列微課”“月放送序列微課”等宣傳微課,還將各學科預習方法、復習策略、落實核心素養的途徑等制成家校分享微課推送給學生,并接受反饋信息,改進了學生的學習管理。
2.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優化學生發展途徑
學生的智能發展包括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兩大途徑,為優化它們,促進學生良好發展,我們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了教學。
一是融入教學范式。學校利用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了銀海學校“信息化環境下魚骨式探究性學習”范式框架,并在堅持不斷地推進中,創建了多學科、具銀海特色的課堂教學范式群,如語文的“信息化環境下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信息化環境下互動研讀范式”及“信息化環境下‘三評一展習作評改教學范式”;數學的《信息化環境下的計算教學范式》和“信息化環境下的概念教學范式”;英語的“信息化環境下的合力英語(The Ropes)教學范式”;音樂的“信息化環境下的音樂欣賞教學范式”;美術的“信息化環境下的四美活力探究范式”;科學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探究教學范式”;信息技術的“信息化環境下的任務驅動教學范式”;等等。
二是融入課堂教學。以優質資源作支撐,開發了基于課堂翻轉理念引領下的資源導學案,通過網絡空間及時推送,為學生在家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借助二維碼適時推送省資源平臺、納米盒、學習空間、堂堂網等優質資源為生所用。課后通過一起作業網等平臺幫助學生完成目標檢測。
三、創新班級管理,提升班級建設水平
1.開發與運用“可視化班工作小結”,優化班級工作
我們以年級為單位開發了“可視化班級工作小結”及相應的信息化推送模板。此類小結既包含本年級的共性班級管理范式,又包含各班的個性班級工作,既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抓手和拐杖,又是定期與家長交流學生各方面發展情況、建設好班集體的重要方式。目前已開發一、二年級的班級工作小結信息化推送模板,其他年級也有班級在積極嘗試,實現了家校有效溝通,促進了學生的成長。特別像1508班謝雪霽老師班的班工作小結信息化推送已成為班級的一張名片,得到家長們的高度認可。我們還在結合年段德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逐步開發各年級“班工作小結”模板,并以此作為培養年輕班主任的重要載體。
2.開發“優秀班級大展臺”,優秀帶動優秀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一個好的班級環境和氛圍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深遠影響。我們通過深入了解,用信息化手段,從“魅力班主任”“美麗教室”“班級管理亮劍”等幾大板塊(因為不是做成單獨的主題內容,而是把這幾個板塊放在一起展示一個班級),將綜合發展最優的班級予以信息化傳播與表彰,用優秀帶動優秀,促進班級建設均衡發展。
3.創新基于班級的家校共育方法,實現家校和諧共育
家長是學校教育最天然的同盟軍。我們積極為教師和家長搭建家校共育平臺,創新共育形式,共促學生健康成長。比如建立班級家校共育微信群和QQ群,實施班級工作小結的信息化推送、特色家長會、家長進課堂等。還比如在假期,我們充分借助家長力量,幫助學生們豐富假期生活,記錄、交流、展示假期生活,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助力。我們開發了“銀海學子暑假生活繽紛秀”“寒假傳統文化特色秀”等微課集,涵蓋了三十幾個班級的幾百個作品,是銀海學生假期生活的真實寫照,是銀海師生和家長合作的一部恢宏巨制,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四、創新工作平臺,提升學生個性發展管理水平
1.豐富展示舞臺,促進積極生長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優秀的一面,我們盡可能地為學生們提供多方展示舞臺,讓學生們盡情地展現自己的美,促進學生們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吸引,從而實現積極生長。
我們創建了“海之光”校園電視臺,開辟了“校園風景線”“班級繽紛秀”“學生大展臺”等大受學生喜歡的欄目,讓電視臺成為開闊視野的窗口、學習交流的平臺、展示提高的舞臺。同時我們還將視頻傳到優酷網站進行資源分享,點擊率很高,受到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人士的好評。
我們創建了“海之聲”廣播站,每周定期進行播音,學校大隊部統籌安排播音時間和承辦班級,由各班推選出優秀播音員進行播音,將學校正能量和優秀的文化進行廣為傳播。
學校積極為學生們爭取和組織各種有益的校內外活動。比如校內轟轟烈烈的校園語、數、英、體、美、科學等學科節活動,引進全市的“‘綠光芒童書閱讀”大型讀書交流活動,請知名作家進校園活動等等,同時鼓勵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積極參加其他平臺的活動,比如區市級的“學生素養大賽”活動,小記者俱樂部活動、經典誦讀活動、快樂童聲活動等等,學生們在活動中大膽參與、大膽展示。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會通過文字、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在各種網站和平臺傳播,見證學生們的成長。
2.拓展個別輔導,關注整體發展
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客觀環境以及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而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作為學校、作為老師,我們非常關注學生的成長差異,盡力給學生提供幫助的機會和平臺,給學生提供適時的、必要的幫助, 縮小學生發展的差異,促進學生均衡發展,促進學生陽光積極成長。
針對心理上有陰影或是在心理上渴望得到疏導的學生,我們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師盡可能地進行科學的交流、開導,讓他們從灰暗中走出來,陽光成長。
對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我們設立了隨班就讀點,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室,進行了溫馨的環境布置,讓人感覺到很溫馨,我們定期組織這部分學生開展活動,讓他們有被關懷的溫暖。
五、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評價管理水平
1.優化年級評價
為進一步創新管理模式,更好地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以年級組為單位,實行年級組負責制,圍繞綜合評價課堂教學、學生表現、重點亮點工作等方面,由教學部、學生部、后勤部牽頭形成全面考核數據,對年級組的各項工作進行捆綁考核,每月一次,充分發揮年級組師生的集體智慧和核心作用,實現分層管理,使學校管理的工作重心下放,使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促進全面進步。同時,將各項精彩亮點工作用易企秀或初頁等形式制成《精彩大放送》推送給大家,展現各年級教師們工作的亮點和特色,弘揚正能量,推動各年級的發展。
2.優化班級評價
為促進班級建設、促進學生發展,我們就班級文化、日常行為規范、小組建設、環境美化等方面對各班進行全面考核評價,每學期開學都會進行班級環境布置、班級文化建設的布置,后期進行跟蹤督促、檢查、評價,每周都會進行日常行為規范和小組自評的檢查和評價,而這些考核評價又都納入班主任的月考核和期考核結果里,這樣環環相扣,督導、促進。
除了傳統的計分評價模式,我們還特別注重細節工程和亮點工程。為啟迪引領教師和學生們關注細節、落實細節、成就完美,形成追求品質的教育學習態度,我們借助信息化手段傳播班級和學生們身邊的細節美。目前,我們已開發了“細節成就完美之——精致手寫繪”“細節成就完美之——暖暖的班集體智慧造”“細節成就完美之——教室里的風景”微課程,這幾個微課程對外發布,點擊率很高,課程效應明顯。據觀察和了解,本校和外校的一些班級都在模仿借鑒一些好的做法,走進銀海的班級,真的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也看得出教師的用心,越來越注重細節、追求品位。
3.優化學生評價
一是改革優秀學生評價方式。以往的學生評價有些片面,以學科成績論英雄,不利于全面綜合考核學生的發展能力和水平?,F在我們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采用個人日評價、小組捆綁考核評價、社區評價、期中期末學業成績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在各種信息平臺中表彰。
我們還注重對學生成長過程的跟蹤性評價。比如,我們開展了“伴你成長”五自好兒童成長評價活動,用易企秀制作了“伴你成長”的行動號召和指南,圍繞“身體鍛煉、勞動體驗、學習習慣、親子閱讀”等進行指導和激勵,期限為六年,提醒學生按要求去做,請家長在家配合提醒監督、記錄反饋。
二是開發電子成長檔案。在傳統文圖式成長檔案的基礎上,我們新增學生的電子式成長檔案,比如以學期為單位,圍繞“我的閱讀書目、我的朗誦集、我的興趣特長記錄、我的成績檔案、我的榮譽集錦、我的行走生活”等等內容,借助班主任或家長的力量用易企秀、初頁、小影或荔枝FM等App方便及時記錄,便于隨時隨地回憶、翻閱及永久珍藏。比如,我校1508班鄒昊格小朋友就有一系列的個人電子成長檔案,內容涵蓋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有很多學生已形成了自己的課前預習視頻集錦、數學習題講解集錦、故事集錦、朗誦作品集錦、優秀作文集錦、旅游集錦、比賽集錦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們最珍貴的成長禮物、最美好的回憶。
參考文獻:
[1]林慧敏,萬代紅.信息化環境下的有效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胡欽太.融合與創新:教育信息化理論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