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鵬
摘 要: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定位,選準薄弱環節,精準實施改革是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嘗試開展了“1234”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分析研究
一、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緊迫性
改革是推動教學深入開展的核心動力,也是改變當前教育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舉措,開展語文教學改革非常緊迫而且必要,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是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可促發展,教育教學方法模式的優化可提升語文教學成效。
(2)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是促進能力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三維目標對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部分教師因循守舊,沒有全面貫徹落實教學改革的要求,重知識傳授和卷面考查,輕能力與素質發展,這樣的狀況必須改革。因此要使教學各個環節更具素質化要求,體現對學生能力素質的推動作用。
(3)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是提升教學質效的需要。長期以來,教師觀念因循守舊,沿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尊重,教學資源整合力度欠缺,這些都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因素,推動教學改革就要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二、高標準設計,大力度推進,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探索
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新趨向下,必須高標準設計,充分融合各地經驗,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改革增添教學活力。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1234”模式的探索。
(1)堅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一條主線。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存在著重卷面考查的片面觀點,一切圍繞著考試設計,一切圍繞著卷面檢測的內容,這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教學既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還要提高學生記憶、理解、背誦和表達方面的能力,同時應重視綜合素質發展,使學生能夠深刻領悟漢語言的精髓,吸收為自己的能力素養。筆者在推動教學改革中,始終秉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既著眼于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注重學生語文學習情感的熏陶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使知識、情感、能力構成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支柱。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筆者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充分改進,明確將能力與情感要求寫進去,同時在教學各個環節以促進綜合素質發展為目標,統籌設計教學各個環節。
(2)緊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兩個要點。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筆者始終堅持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精準定位,教師要牢牢發揮啟發引導作用,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是充分發揮啟發引導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再是充當搬運工,將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活躍思維,通過獨立思考、相互研究尋求問題的答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思維啟迪的作用,作為載體的是各種思考題,既切合了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又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是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技巧,讓他們能夠學會自主學習。筆者在教學中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前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對照預習提綱總結預習成果、提煉預習經驗。同時,在課堂上也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探討研究,在這樣的載體里面相互交流,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活躍程度。另外,筆者也鼓勵學生在課外空間自主學習。獨立開展各種課外興趣活動,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這滿足了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個性化能力的發展。
(3)體現“因材施教、情感激發、信息手段”三個亮點。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方面的差異性,想方設法通過一定的手段,將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還要將信息化手段的作用發揮出來,重點應當抓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落實分層教學要求。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基礎和能力各不相同,他們有的語文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有的就相對薄弱。學生在記憶理解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包括作文創作等。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兼顧學生的分層差異需求,對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時,無論是作業訓練、課堂提問的難度系數,還是考試方面都要體現學生的差異性,給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設定相對應的要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增強信心,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二是充分激發學習動力。興趣、情感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推動因素,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學習語文獲得點滴進步的時候就要加以表揚激勵,讓他們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和快樂。另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走進課堂保持親切的話語、慈祥的面容,和學生交流時也要注意語氣措詞等,這樣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投入程度具有較大幫助。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同一層級學生之間,鼓勵他們相互比一比、賽一賽,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這也是激發學習動力的重要方面。
三是發揮信息媒體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拓寬信息來源,增加信息容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要運用多媒體補充和教材相關的信息,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圖像等,都可以對教材進行有效補充。另外,運用信息媒體還可以營造濃厚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身臨其境,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語文教學工作離不開信息媒體的輔助,廣大教師一定要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有效地運用信息媒體,既要體現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又不能喧賓奪主,做到準確、精煉、恰當使用。
(4)按照“情趣導入、揭示提綱、探索互動、檢測反饋”四個流程,開展“1234”教學模式,“123”是方向引領、原則把控,而“4”則是具體落實與探索。
一是運用生動形式開展教學導入。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進行改革第一點就是要對教學的導入進行改進。過去教師習慣采用三言兩語簡單導入,充其量只能是提醒學生現在開始上課了,而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作用不大。筆者運用信息媒體進行生動導入,既讓學生眼前一亮、興趣倍增,熟悉了課文的內容,也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到教學活動之中。《開國大典》教學中,筆者播放紀錄片中的精彩場景,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國成立時全國人民的喜悅之情,也向學生簡要介紹了開國大典的意義。多媒體輔助導入有效提高了學習形象直觀程度,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成效非常顯著。
二是結合重點、難點設置思考提綱。賦予學生學習自主地位,非常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啟發引導,引領學生一步步思考探索,了解和掌握課文基本內容。筆者在教學中,通過設置教學提綱的方式,將教學的重點、難點提煉出來提供給學生,可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在《草船借箭》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思考:借箭的起因是什么?諸葛亮為什么能夠借箭成功?從課文哪些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讓學生嘗試聯系前后文簡要闡述借箭成功的前因后果。學生在思考題的引領下,紛紛開展了思考與研究,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對相關的要點也進行了探究。思考提綱既可以作為師生互動的線索,也可以作為學生自主探究的載體。
三是分組開展互動匯聚集體智慧。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課堂上不僅要分組進行學習討論,還要進行互動交流,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成果變成全班探討的載體。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并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匯報,針對其中觀點還要進行討論、辯論。例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學生大多總結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提前看出了天氣的變化、做了充分的準備、消息嚴格保密等幾點。筆者還和學生進行了互動,這些理由只從諸葛亮單方面進行了探討,那么對方有沒有哪些因素是促進草船借箭成功的呢?學生在筆者的啟發下,分小組進行了討論,最后總結出:對方生性多疑、弓箭充足等,是構成草船借箭事件圓滿成功的重要因素,且缺一不可。學生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和教師進行了互相交流,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思考題。
四是當堂檢測,共同總結,提煉成果。每節課筆者都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其學習如何需要第一時間獲取反饋信息,這在給予學生自我評價空間的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對教學評價進行評估等。筆者在課堂上每節課都留有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做一些檢測,檢測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如字詞基礎知識掌握如何,對課文內容是否熟悉,對文章的內在邏輯關系框架結構等方面是否進行積極的探索,以了解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掌握程度,從而在下一步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回顧。在開展當堂檢測獲取學生學習反饋信息的同時,筆者還和學生共同總結提煉學習成果,既要總結提煉出本課的學習重點要點,還要總結梳理出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經驗,做到既全面掌握教學內容,又總結梳理學習技巧,這對學生今后語文學習也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幾點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1234”模式改革,既是對語文教學自身的一次創新,也是對廣大教師的能力考驗。筆者認為要想高效推動這一教學模式,還應當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在情感上和學生拉近距離。要在教學中平等對待學生,不要存在師道尊嚴的狹隘想法,要把學生當作朋友、當作孩子,多關心呵護他們,使學生樂意和教師接近,這是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是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要設計好教學方法模式,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獨立思維、自主發揮的空間,這樣學生才能相互交流,和同學相互切磋技巧,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等。
三是要不斷優化和提升教學成效。“1234”教學模式是一個概念性框架模式,制定了大體的框架,而具體的內容技巧需要每一位教師根據自身教學實踐,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需求等,合理進行優化和改善。因此,這一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優化的模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汲取各方面的成功經驗,將其內化吸收為自己的能力素養,這對提高教學成效幫助非常明顯。
四是要有效掌控課堂節奏與要素。課堂上教師如何有效掌握教學,是一門學問。特別是課堂上,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自主空間,從課前預習到課堂探究都要當堂檢測、總結梳理,學生的自主性很大,整個課堂屬于開放式的課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如教學的節奏、進度、時間安排等,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進行考量,一旦發現偏差要立即進行干預,始終保持教學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李風婳.試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模式[J].吉林教育,2017(26):97.
[2]靳尚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初探[J].學周刊,2016(11):121-122.
[3]康士國.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