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 姚國星
摘要:大學生人生教育是人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在要求大學生健康成長、更有擔當的新時代下,加強對大學生的人生教育尤為必要。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們在人生及其教育方面都發表過諸多論述。通過學習國內外名家對人生教育的經典論述,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實踐加以考察,可以為當前我國的人生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有助于豐富我國當前人生教育的內容,增強人生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經典之論 大學生人生教育 啟示
人生教育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教育內容,在要求大學生增強自信、更有擔當的新時代下,更需啟牖青年大學生主動思考人生奧義,確立科學合理的人生坐標,激發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其在生命的展開過程中實現更高的價值意義,恒古至今,人生這一終極話題始終受到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的廣泛關注和思考,著述頗豐。國內外的很多名家提出了有關人生教育的論述,雖然大部分論述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但在他們的論述或已被推崇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生教育的內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有的則是在進行教育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經典論述。
一、國內外名家論人生教育
中國古代對人生及其教育的進行探討的思想家更是數不盛數,其中主要集中在儒、釋、道三家,盡管某些思想囿于個人經驗和時代背景,但很多先進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豐厚的啟示意義。在中國傳統的理論體系中,人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付諸于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作為人生教育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講求和諧有序,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1]。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的教育學家、思想家給我們留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思行”“近朱者赤”等諸多富有深意的古訓,對人生教育很有啟迪,為人生教育的內容提供了廣大的素材,也有助于使得人生教育更具有趣味性。在中國古代,還有不少寓言故事和著名典故,被記載并傳承下來,使得人生教育更具有故事性,更加生動和靈活。
近代已降,在西方堅船利炮的連續轟擊之下,我國“國弱民窮”的窘境日益凸顯,民族危機也日漸加深。如何拯救國家和民族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這一時期仁人志士們對人生教育的思考,主要是把人生教育作為救國圖強的一種方案,實踐性較強。諸多名家認為加強對民眾的人生教育是有效的、必要的救國之路。近代的代表人物有蔡元培、梁漱溟、盧作孚、陶行知等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建國之后,教育更是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必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建國后名家們對人生教育的探討則主要針對學生的成人成才教育中,專門納入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并在語文、歷史等學科的教學中滲入較多。總的來說,近現代時期,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人生教育,他們的作品或實踐活動在當時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很多因為當時正處于動蕩的年代,鮮有得以持續的,但仍能為我們當今的人生教育帶來許多啟迪。
同中國名家一樣,外國名家在人生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有代表性的論述,但系統論述和進行專門研究的較少。除了教育家、哲學家等名家的相關論述外,國外還善于創作童話——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使得人們在故事中獲取人生的啟迪,達到進行人生教育的目的。或者將人生教育融入影視文學作品中,讓觀眾在豐富飽滿的劇情中,體驗人生百態,同時宣揚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例如《灰姑娘》這個童話誕生于法國,由法國作家夏爾·貝洛創作,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故事中,仙度瑞拉自愛而不自卑的人生態度、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以及她的善良和善解人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令我們十分欽佩,對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遇到類似問題應該如何做有所指導。通俗易懂的童話故事和影視文化作品也對我們進行人生教育也有很大的幫助。
盡管中西方文化淵源和發展歷史不盡相同,但在對人生教育的論述中還是有很多共通點。中國名家在人生教育中強調道德教育,而西方名家也認為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在人生教育中尤其重要。我國在國家危難存亡之際之時立說者尤其多,可見個人的人生教育和人生選擇對國家和社會也至關重要,西方的許多名家也十分強調作為公民的個人對國家、對社會應具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近現代以來,中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在一些方面有著很強的共識。比如西方教育學家杜威、愛彌兒都十分推崇生活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理念,生活教育也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的、大眾的、與歷史相聯系的,經現生活濾過的歷史教訓可以更好地指導生活[2]。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習慣養成和育才方式,他認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二、名家經典論述對大學生人生教育的啟示
國內外名家關于人生教育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有著深刻意義,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我們進行人生教育有著莫大啟迪。
(一)增添人生教育素材
國內外名家關于人生教育的探索和著述,作為對大學生進行人生教育的素材,有利于使得人生教育更加深入和具體,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經典讀物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是用文字結撰的著述,只有經歷了時間和空間的洗禮,得到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式的認可,才能成為“經典”[3]。國內外名家關于人生教育留下了諸多作品,皆可以成為我們當前對大學生進行人生教育的寶貴素材,除了作品本身外,名家自身的經歷和經驗也能成為啟迪學生的重要材料。誦讀四書五經等經典著作既可以鍛煉大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又能在國學經典中學到人生智慧。習近平也強調道:“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二)脫離單一說教的形式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名家都不倡導僅僅通過書本和課堂這一單調途徑來達到人生教育的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社會應該利用一切因素來對人民進行教育。國內有不少實踐家,例如盧作孚將他的教育思想貫徹于他所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同時也期望人們有著積極向上的目標和愛國、愛社會的美好情懷。國外的教育家則強調生活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理念,即除了專門的學校教育和人生教育課外,在生活中時刻注重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采取和生活結合的隱性教育方式,更易于讓學生接受,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將理論與現實條件相結合
人生和教育都是人們常常提及,對人的成長極其重要的話題,對每個人來講,都無法避及,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見解。可能對于現在生活在繁忙世界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有時候會忘記或者忽略對人生的思考,而這正是需要教育者去引導他們的,引導他們主動地去反思人生,積極地面對人生,并在這過程中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人生教育才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努力采用受教育者所喜聞樂見和大學生可以經常參與到其中互動的方式——網絡媒體平臺進行人生教育,通過講故事、經典誦讀、學習交流會等較為靈活簡單的形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更好地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讓人生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當前高校的人生教育很多仍以灌輸教育為主,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反而易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但進行人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大學生人生的整體和諧發展。可見,對大學生的人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重點是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
同時人生教育是當前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現代化水平躍升到一定階段人的精神信仰補缺的需要。從學生角度來講,人生教育能從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人生和理想,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向上的人生態度。作為融合生命意義、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其中的人生教育,關鍵在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結語
《平凡的世界》有這樣的一段話:“人應該有個覺悟,這覺悟來的越早越好,當然有的人覺悟很遲,有的人終身不悟。”書中所指的“悟”便是對人生的領悟,悟怎樣做個可愛的人,做個有益于人世的人。人生教育不能同我們所生活的背景環境相割裂,也不能脫離實際情況去進行,國內外名家的許多經典論述都對我們進行人生教育有所啟迪、有所指導,但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一顆鼓舞和喚醒的心,去陪伴學生的成長,適時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教會他們如何成長,如何珍視這筆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張運萍.傳統文化傳承與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的創新研究[J].傳承,2014,(10):66-67.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51.
[3]徐雁.閱讀經典的文化價值[N].北京日報,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