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合詞是現代漢語語法學界的熱點,也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難點。筆者在對“離合詞”的研究進行了綜述之后,基于離合詞的本體研究,結合留學生在離合詞中的偏誤和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淺談留學生對“離合詞”的習得及教學對策。
關鍵詞:離合詞;二語習得;教學對策
一、離合詞的現狀簡述
1.離合詞本體研究
從1957年陸志韋首次提出“離合詞”算起,離合詞研究在現代漢語學界有近60多年的歷史,它也一直是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從離合詞的本體研究來看,離合詞的語法范疇,即它的劃界問題。是詞?是短語?還是屬于詞和短語之間的中間得成分?離合詞的到底屬于哪類,至今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分歧依然存在,但其中“短語說”和 “離為短語,合為詞”說影響最大。對于離合詞的鑒定,也有不同的標準。
2.對外漢語教學的離合詞研究
在對外漢語學界,離合詞的問題是由李清華(1983)首次提出的。伴隨著“漢語熱”,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愈來愈多,離合詞教學也是個研究重點。然而周上之(2006)指出::“長期以來,離合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在離合詞運用方面出現問題,多種偏誤不斷出現,而對外漢語教師也反映離合詞教學難點頗多,且數量多。
二、離合詞的習得順序
1.初級階段:當然學習離合詞,語感非常重要,漢語母語者基本沒有問題,但留學生問題非常大。母語的負遷移和語內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是產生離合詞偏誤的主要原因。假設留學生的母語是英語,漢語離合詞中的相當一部分詞,對應到英語中,就是簡單的及物動詞(及物后通常加賓語),因此留學生使用時常常出現偏誤。如:I will meet you tomorrow.*我明天將見面你。學生最常出現的離合詞偏誤就是在后面直接加賓語。教師在講解時,不能簡單地進行直譯,而是要通過對比闡述其用法的不同。
2.中級階段:中級階段的留學生要解決語言現象的異同問題 ,這就涉及具有隱性的語義了。這個階段可適當加大離合詞教學的分量, 可略為系統(tǒng)地講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實用離合詞用法。當然,離合詞教學自始至終都應該放在語言要素教學,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常出現的偏誤是:離合詞與其他詞類的語法規(guī)則的混淆。下面以離合詞和普通動詞比較為例:
普通動詞:V+O 謝謝你幫(助)我們。
離合詞:介詞+ sb+ VO 謝謝你給我們幫忙。
重疊式:普通動詞:ABAB式 我想休息休息。
離合詞:ABB式 我想散散步。
3.高級階段:留學生在高級階段側重語用的教學 ,習得者能具備區(qū)別語言形式能力。在學習到了高級階段,就具體的離合詞教學來講 ,不僅限于離合詞的結構形式及其規(guī)則的教學 ,教學內容還應包括離合詞的表義功能、形式運用的條件和限制、乃至使用方面的文化規(guī)約。
*我們都鼓掌著歡迎他們。
*我們下課了就去操場踢球。
*我們見面過。(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位置放錯)
在已經學過了“著、了、過”之后,來正確的在離合詞的句型中來進行運用,對于留學生來說更是個難點。好在前面已經有很多學者對這類的格式進行研究過。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規(guī)律:“V +了/著/過 +O ”,告訴學生在動語和賓語之間放“著、了、過”。
三、“離合詞”教學對策
1.放入口語課堂進行教學。言語輸出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判斷學生是否習得目的語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價教學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口語課堂的輸出相對于其他的課堂要大的多,即便是學習者接觸到充足的、高質量的語言輸入,但大部分的學生都不能做到準確的輸出,所以口語課堂在“離合詞習得”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2.多接觸相關語言材料。有著多年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老師都認為,與其多講語法不如多讓學生接觸有關的語言材料。畢竟如果對留學生進行“滿堂灌式”的語法規(guī)則教學,而沒有進行實踐的話,必然會出現“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離合詞的教學同樣如此,倘若對離合詞的語法語用規(guī)則,直接列出模板,讓學生按照規(guī)則去使用,學生接受不了,學習效率會非常低。所以,我們可以采用學生直接造出來的句子作為語言材料,中高級階段的留學生在離合詞使用的偏誤主要屬于成分錯位,比如我們講離合詞帶賓語的偏誤問題:
*作為班長,他經常幫忙我們。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們談話了很多事情。(誤帶賓語)
對留學生造出來的句子,直接進行糾正,再引入離合詞語法的規(guī)則。我們可以使用簡單的對話式:
學生:*作為班長,他經常幫忙我們。
教師:作為班長,他經常幫.......
學生:*幫忙我們(有點猶豫)。
教師:不用我們,所以連起來是......
學生:作為班長,他經常幫忙。
后面總結整理后告訴學生,當我們用到“幫忙”、“鼓掌”、“談話”后面不用再添加賓語了,留學生經常操練也就能習得離合詞使用的規(guī)則。
3.教學時多使用類比法。二語教學中,類比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將用法相似的離合詞,讓學生集中練習。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類比進行歸納,可以是教師提前備課幫助學生對離合詞的用法進行歸納,也可以是經過一定的講解離合詞的用法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比如:教師上課時,直接將歸納好的用法啊,列出來,“和+受事+結婚/見面/散步/聊天/開玩笑”。學生造出句子,我和瑪麗結婚/見面/散步/聊天/開玩笑。
四、結語
離合詞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類詞,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詞,有其獨特的語法和語用特點。由于外國人沒有中國人的語感,在使用這類詞時經常犯錯,所以,離合詞的教學不僅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筆者希望,通過對離合詞的習得等進行研究,并提出相對應的對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離合詞的教學難度。本文整理了離合詞的本體研究、習得順序和教學對策。筆者認為,首先,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離合詞本體研究可以少量習得,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教師適當的給學生進行講解,但不需要講解太理論化的語法點。之后,在離合詞的習得方面,分別從初級、中級和高級三方面來對留學生的習得方面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提出離合詞的教學對策,第一,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輸出的機會,讓學生在輸出的過程中,不斷接近目的語;第二,讓學生多接觸語言材料,避免“滿堂灌式”語法教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類比法,對留學生離合詞習得中出現的語法和語用上的偏誤,及時指出講解;第四,可單獨將離合詞的語法點歸納單列成章,在教材中增加離合詞的內容;第五,采用離合詞的語法詞匯化,知識點分散化進行教學。最后,筆者希望在對以上進行整理歸納后,以期對未來的二語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
參考文獻:
[1]王瑞敏.留學生漢語離合詞使用偏誤分析[J].語言文字運用, 2005.(1).
[2]劉曉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綜述[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1.(2).
[3]荊琳.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離合詞教學研究[J].現代語文, 2016.(2).
[4]堯春榮.離合詞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 2015,(6).
[5]周琳、李彬鑫.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離合詞教學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 2015(3)
作者簡介:陳艷影 (1993-),女,江西人,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職稱: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漢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