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要:在信息網絡給軍營帶來深刻的變革的時代條件下,如何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是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正視的問題。當前的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網絡片面工具化、過度虛擬化、缺乏交互性等問題,應當以主動適應時代變化,積極打造網絡育人環境、保持網絡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對接、促進教育手段轉型升級等方法加以應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軍隊;網絡環境;問題視野
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旨在研究官兵的思想形成和變化的規律,并指導官兵形成正確思想與行為的科學。從問題視野解剖現當代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將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抽象的、宏大的研究領域限定在時代問題中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統的研究。馬克思在《集權問題》一文中說:“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1]”只有自覺關注問題、回應問題,才能一個個地加以“破題”,真正實現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創新發展。
一、 當前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在軍隊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但取得的成效并不矚目。網絡在推動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著磨合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片面“工具化”,忽視環境育人的隱性功能
與傳統手段相比,當前網絡手段的優勢只在于教學方式的創新:多圖文、多動態,視聽兼有,生動形象。事實上,網絡的時代意義遠不止于只是一種新型工具,它更是對于環境的動態變革。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以其特有的超大規模的信息容量和傳播速度,逐漸成為官兵選擇政治信息、認識政治現象、作出政治選擇的一個嶄新平臺。然而,意識形態許多新情況因網而生,對官兵價值觀念的走向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官兵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主力軍,其政治素養的狀況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軍隊未來政治發展的方向和水平。能否讓其在復雜難辨的網絡環境中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產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鳴與認同,是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其二,過度“虛擬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意義不強
從當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實際來看,網絡教育的現實意義不強。一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電子版”,簡單將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復制粘貼到網上,導致網上資源總量較少,內容更新緩慢,主題陳舊乏味。另一方面,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與線下工作脫節,只注重虛擬作用而忽略了實際導向。不少軍隊網站都開設了心理咨詢、在線交流、首長信箱等生活服務類欄目,但這些欄目更新滯后、回復緩慢,成了網絡政治工作中的擺設,網上的思想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那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自然就大打折扣。
其三,缺乏“交互性”,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功能不足
網絡空間的政治工作,不能僅僅拘泥于單向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強調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在與受教育者的互動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引導。當前基層部隊的戰士基本都是90后,較之于以往的官兵,其接受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填鴨、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會引發其反感、抵制的心理,更難深入人心。當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引用高深莫測的政治理論,列舉千篇一律的條條框框,用宏觀的大道理給官兵傳授政治思想,不夠接地氣,也就難以引發官兵的共鳴。
二、 改進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對策分析
針對軍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習主席指出,要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用好用活網絡平臺,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2]。當前,加強網絡對于軍隊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就是重視網絡的現實價值,針對不足之處對癥下藥,精準發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主動適應,積極打造網絡育人環境
環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我們必須把網絡作為新的育人環境加以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從體制、機制上擴大覆蓋面,拓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當前的網絡世界是信息傳播的制高點和輿論斗爭的主戰場,要想將網絡建設成利于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新環境,為軍隊和黨發聲,就必須凈化網絡生態,牢牢占據網絡輿論主動權。
1.1激揚濁清,治理網絡生態
官兵受困于形形色色的“信息叢林”中,容易被各種虛假、錯誤的信息誤導,動搖理想信念,因此治理網絡生態環境不容忽視。一方面,要把握“時、度、效”,充分保障官兵的知情權,及時多渠道、多途徑澄清社會輿論真相,有效構設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空間環境,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管理優勢,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及時制止謠言傳播,強化信息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構筑于我有利、富有傳播力的輿論場。
1.2去偽存真,把握輿論主導權
網絡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充滿了魚龍混雜的不和諧聲音。除了治理網絡生態弱化負面信息,更應該加強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主導權。習主席指出,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3]”因此,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要及時占領思想高地,通過馬克思主義認識觀,使官兵深刻認識西方國家宣傳普世價值的險惡目的,通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緊跟習主席思想高度和工作方向,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中國夢強軍夢。
2、 以人為本,保持線上線下融合滲透
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還是現實思想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必須追根溯源,致力于解決思想教育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針對的主體對象是官兵,因此必須“以官兵為本”,傾聽他們的利益訴求,貼近官兵實際,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首先,提高思想工作內容的時代性、導向性、實效性,建設充滿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真正摸清基層官兵所想的現實問題;其次,在收集到的這些現實問題當中,總結歸納出一些具有苗頭性、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并特別關注當下的敏感、熱點和深層次問題,把握官兵思想動態的大體趨勢;最后,還可以采取網絡宣傳的方式,報道各類線下集體教育活動,為現實中的集體建設增強凝聚力和影響力,以網絡教育為現實教育搭橋,又以現實教育促進網絡教育發展,真正做到線上線下的互聯互通。
3、 交流互動,促進手段創新轉型升級
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成果,都是借助于卓有成效的方法實現的。面對網絡的快速更新發展,軍隊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增強時代感和親和力。
3.1創設形式多樣的網絡情境
我們要創設官兵喜聞樂見的網絡情境,實現理性共鳴和情感共情的對接。第一,從傳統網站模式改革出發,從官兵關注的熱點話題入手,主動給官兵搭戲臺,變一人談為大家談;第二,重視綜合類網站思想政治教育功效,選好題材和形式,把握時間和進程,通過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娛樂、服務類欄目,潛移默化地加深其對官兵的影響;第三,借助手機app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若是通過經營公眾微信號、開發專題教育新型app,就能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大范圍、更高效率開展起來。
3.2使用貼近生活的語境表達
為了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傳遞更加迅捷快速,我們可以借鑒貼近官兵、貼近生活實際的語言情境,在有情有趣之中闡述大道理,在鮮活鮮亮之間抒發大情懷。官兵語言來源于官兵生活,集中了官兵智慧,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教育內容表達出來,容易引發共鳴,便于指導實踐,官兵才能真正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可以說,政治智慧與語言智慧的相得益彰,才可最有效地實現最大化的價值傳播。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習近平.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N],解放軍報,2016年5月25日.
[3]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年4月26日.
(作者單位: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