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協作學習這一理念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可以說協作建模教學設計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環節。但從目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情來看,在組織此種學習模式時,仍然存在較強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情況,使得學生很難積極參與各種協作學習任務。因此,本文筆者對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期望能為小學數學教與學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協作建模;教學設計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協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課堂教育中運用的幾率越來越高。但由于目前協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因素(分工不合理、優等生主導等等),使得此種協作建模學習模式并未得到有效的優化,更未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負效應。因此,本文非常有必要對協作建模學習模式進行研究,要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協作學習。
一、具體運用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目前我國的小學生而言,由于社會經濟及家庭條件的提升,較多小學生在家都是掌上明珠,家人、親戚都尤為疼愛他們,他們是家庭的絕對主體,長期以往會讓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沒有絲毫的合作意識,這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是尤為不利的。而將協作建模學習模式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全班學生合理分成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共同性的學習,可以針對具體的問題來分配具體的任務,并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協作,使學生在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進行共同性的學習,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感受到自主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感。因此,將協作建模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能為學生的健康學習與持久發展奠定基礎。
二、具體的基本特征分析
就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及教學基本過程來看,本文所探究的協作建模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兩者是一致的,但如果從教學過程的設計過程而言,兩者又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從教學過程的設計結構角度而言,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具體形成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具體認知過程。觀察以往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能夠發現較多老師總是善于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問題設計,這樣做的結果便是班級中只有少數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大部分學生卻很難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理解。而協作建模小組在此方面就有較大的優勢,能將結構框架分為兩部分:獨立探究部分、協作建模部分,可以說此結構構架的存在給老師順利組織教學、管理課堂提供了機會。
其次,從重要的教學提問角度來說:要主動從不厭其煩的提問設計中走出來,逐漸向協作建模任務支架設計過渡。此種協作建模任務支架與以往的不厭其煩提問不同,能引導學生在現有的學習基礎上更深入的理解、探究與思考數學知識。此種支架由兩部分構成:協作前支架、協作建模的任務支架。對于寫作前的支架主要具有三項特征:單任務、答案不唯一、表象積累三方面。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相關內容時,要詳細記錄好長和寬的長度及周長是多少,對應公式計算看答案是否相同。對于協作建模時的任務支架設計,具有兩個較為明顯的特點:一是要用單表的形式記錄并整理自己組員記錄的關鍵數據,二是對于建模要有非常明確的要求。比如,在長方形周長的學習過程中,要畫出表格,并記錄出每組成員所測到的不同長方形的周長,進行單表記錄。
三、具體的設計策略分析
協作任務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之間都有自己角色的明確分工,以便于給學生預留獨立思考的空間,能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有本該具有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所以,設計策略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首先,設計聚合式的任務。此種設計的目的在于老師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出符合全班每個學生回答的開放性較強的問題,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參與到對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并給予小組討論的充分機會,這樣便能將小組成員想到的信息進行合理匯總與整理,從中掌握數學規律,得到探究性的結果。此種任務設計形式完美的遵循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性及小組整合性。
其次,設計分解式的任務。設計此種任務,就是根據對字面意思的理解,將整個學習過程及整個任務進行合理的分節,小組內每個成員有針對性的對幾個問題進行探究,并且負責探究這幾個問題的學生,要針對問題進行回答與交流。比如在學習《統計》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統計表中的橫欄、豎欄等內容分節給不同的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具有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空間,有益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識。這樣當小組內的任務全部被思考完畢時,便可以在組內匯報與討論,非常有益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
四、實施策略分析
協作建模學習方式的運用是基于每個學生都完成思考任務后,再小組內形成的一個共同體,以此來進行有效的協商與交流。此協商與交流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中心,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回答自己思考的問題,當有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時,其他需要要認真傾聽、回應與合理補充,如觀點出現沖突,需要再次協商共同解決。然后就是要讓共同體進行互相評價,給予學生相互互補的機會。
五、總結
總而言之,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現代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必然趨勢。老師需要做的是多研究協作建模學習模式,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給予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孫穎.基于協作建模的小學生數學學習常規培養策略的探索[J].教育導刊,2011,08:71-74.
[2]葉萍愷.小學數學的“數學建模”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04: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