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金麗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其教學改革受到了廣泛關注和重視。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創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新穎、有效的新型教學方法,生活情境法便是其中之一。目前,生活情境法已經較為廣泛地應用到小學教學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針對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使生活情境法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法;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例如,多媒體教學法、實物演示法、生活情境法、舉例子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對比教學法等。生活情境法,是將生活中發生或遇到的某個情境與小學的數學課堂內容聯系到一起,使學生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情不自禁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應用生活情境法,首先,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知識;其次,數學知識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因而運用生活情境法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最后,應用生活情境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使學生更加關注和熱愛生活。想要生活情境法在數學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效用,我們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生活情境法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情境設置不夠簡單有趣
不同的情境所發揮的作用有所區別,基于知識點創設合適的情境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考慮許多方面的內容來設置情境,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并且讓學生真正地融入所創設的情境中。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生活情境有時候過于繁雜,對教學效率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在學習“角”的時候,有些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做風車來開展教學,學生更專注于做風車,而忽略了所要學習的知識,導致生活情境教學無法發揮其實質作用。
2.生活情境的設置缺乏針對性和關聯性
在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需要情境和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目前,一些小學教師并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所創設的情境并不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見的,無法讓學生產生共鳴。此外,有些教師強行將與所授知識不相稱的情境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種缺乏針對性的情境教學無法將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教師對生活情境教學缺乏全面的認識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在素質教育方面缺乏豐富的經驗,對于生活情境教學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某些情況下,教師會認為情境教學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導致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流于形式,其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生活情境法的應用策略
1.情景設置從興趣出發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建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興趣”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創建一定的數學生活情境時,要注意將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通常講故事是一種有效方法。小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通過講故事來創建生活情境,能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到“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由于內容比較枯燥、抽象,教師就可以通過創建一個與學生們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比如《西游記》中唐僧師徒的數學故事,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唐僧師徒四人途經女兒國時,國王給了一塊餅。唐僧要把餅平均分成四塊,一人一塊,豬八戒卻說:“我吃得多,一塊太少了,多分我一塊吧?!蔽蚩照f:“那就將這餅平均分為八塊,給他兩塊。”唐僧這時笑著說:“你這猴子,真狡猾?!薄瓕W生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時發出笑聲,這時,教師提問: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呢?悟空的方法,讓你想到了什么?就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不斷開發實際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因此,在具體的生活情境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將數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而不能脫離實際,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探究和學習欲望。如,在學習乘法時,教師可以創建這樣的教學生活情境:“同學們,班上一共有多少學生?。俊薄?0個!”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時,教師就可以接著問:“現在這些同學被我們一共分為四組,每張桌子兩個人,每組5張桌子,那么每組的人數是多少?每組5張桌子,四組有多少張桌子?每張桌子兩人,20張桌子有多少人……”通過這樣創建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對其進行開導和啟發,很容易使他們在實際的觀察中發現問題,并主動進行問題的研究和總結,這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會更加牢固。同時,通過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的創建,還使學生明白了數學的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真正地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
3.創設具有關聯性和針對性的生活情境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其實很多知識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如何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如何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值得我們重視。由于課堂教學受到時間的限制,創設關聯性和針對性的生活情境顯得尤為關鍵,例如,在學習克、千克、斤的時候,可以運用生活的實物進行舉例,比如,身邊的書、筆、書包等;再如這些單位的換算,可以用秤進行稱量,讓學生對其有真實的體會。其次,數學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一定要求,有些知識較為抽象,使得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從本質上來說,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尋找其與數學教學的聯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例如,加減法的學習,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會將加減法相結合來解決一些數字計算問題,如,20+19,會換算為20+20-1的形式。而生活情境法,可以采用買東西找零的情景,更便于學生理解難點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情境與數學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出合理的生活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熱愛數學,熱愛生活,進而有效地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等,全面地提升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成為更優秀、更出類拔萃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俊杰.淺談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9)
[2]王偉.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時代教育,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