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凱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最近十年興起的一股新的心理學研究思潮,致力于研究正凡人類的積極情感、優良品質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以促進人類家庭生活更加和諧幸福、社會文化、社會制度更加積極有為、進而促進人類種族更好地進化繁衍。本文介紹了研究積極心理學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的意義,闡述了用積極心理學理論來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和促進企業發展的做法。
【關鍵詞】用積極心理學;企業文化;企業發展
企業文化,屬于一種組織文化,是企業成員共同建設和遵守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是由價值觀、信念、符號、處事方式等等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可以由參加到企業的員工感受并習得的。
一、研究積極心理學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的意義
建立“百年老店”式企業成為流行口號,成為企業家們的夢想,而如何建設“百年老店”呢?幾乎所有的企業家最后都將眼睛瞄準了企業治理,并都跟共和國執政者一同熟悉到“以人為本”是治理方法的精華,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的建設則是企業治理的核心內容,所以用“以人為本”思想來建設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成為關鍵。
那么什么是“以人為本”的治理呢?“以人為本”的治理,是指在治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而展開的,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治理活動。對照積極心理學理論,我們發現,“以人為本”就是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實踐應用,由于人類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所以要激發和調動這些積極因素,作為企業治理者必須了解積極心理學理論并靈活應用這個理論來指導治理實踐,指導企業文化和制度的建設。
二、用積極心理學理論來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和促進企業發展
(一)企業經營者需要知曉心理學尤其積極心理學
心理學在企業經營治理過程是隨處可見、隨處需要的,簡單地說企業經營是以顧客為核心,了解顧客需求、顧客消費心理非常重要,把握不好,產品就無法銷售出往,而企業治理毫無疑問是治理人,不了解員工需求和員工心理,怎么可能治理好企業呢?“以人為本”是個非常好的理念,積極心理學則是非常好的理論,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了解積極心理學理論,了解什么是積極情緒什么是消極情緒?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怎么引導員工的情緒?怎么樣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如何識別不同員工的人格特質?如何通過文化的影響來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如何打造一個布滿激情、樂觀向上、勇于開拓和創新的企業組織?積極心理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可以很好指導企業的治理實踐,協助解決這些疑問。
(二)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企業文化建設
有了“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又知曉積極心理學理論,就可以用來指導企業文化建設。
1.企業文化建設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企業文化是需要讓全體企業員工能夠親身感受、發自內心的認可,也就是作為企業的價值觀和價值規范是生根于員工心中,這樣才能讓員工在行動中自覺維護、自覺遵守;其次,企業文化是用來指引企業的發展戰略,用來打造經營團隊、研發團隊、營銷團隊,是與企業品牌建設相輔相成的。最后,企業文化是跟企業一起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是有生命力的。
2.積極心理學提供的理論指導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特定社會組織,企業文化就是服務于企業,企業文化如何是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積極情緒、積極人格,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包括滿足、滿足、成就、愉快、樂觀等,所有這些積極情緒體驗都與過往、現在、未來的需求滿足相聯系,因此企業經營者要投進感情,往關注和了解員工的需求,往積極宣講企業的價值觀和價值規范,并在倡導價值觀和價值規范時,更多融進員工的聰明,讓員工更多參與,強化“員工是企業主人”的價值觀念,夸大“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的每個環節自覺地做到“以人為本”,把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依靠人、凝聚人、培養人貫徹于企業文化建設和日常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這樣員工的積極情緒就能得到不斷強化。
企業文化是個精神,是個氣力,企業文化也是不斷跟隨企業發展而發展的,不同階段的企業文化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說創業初期,企業文化更多展現的是愿景和激情,是干勁,而企業進進平穩發展期,則不僅僅要求干勁了,還需要規范、需要嚴謹,要倡導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團結意識,再進一步發展企業文化需要提倡社會責任意識,在這個過程員工的積極情緒隨著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會逐步成為他們的人格特征,他們的行為也會不自覺地展現出特質,也就是常說的人的基本素質。
(三)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促進企業發展的其它方面指導意義
積極心理學理論研究表明積極工作制度有很多模型,但最重要的兩條是員工對工作本身的滿足度以及對工作績效的滿足度,也就是對工作本身滿足度高,任務目標會更輕易達到,任務目標達到了,績效的滿足度也會高,而工作績效滿足度高會進一步促進工作的滿足度,從這里可以看出,制定一個工作制度或者工作任務安排要重視員工對工作的滿足度,以及可預期的績效滿足度,假如員工不喜歡或者明顯完不成任務,那么作為企業治理者就要反省重視,看看是否用好人了或者是否要提供幫助,比如加強培訓、加強思想工作或者更換崗位等等。員工工作滿足度的關鍵是工作中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包括期望成功、是否在團隊中發揮作用、是否有機會參與決策、是否在工作中得到進步,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指導。
四、積極心理學在建設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一)完善機構
經過醞釀研究,大隊修訂完善了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員工EAP),成立了由黨政正職為組長、各基層隊指導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有計劃地推行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員工EAP)。
(二)整合資源
在實施EAP過程中,涉及到與員工心理問題相關的組織和工作設計、企業文化、員工潛能開發等問題,大隊通過認真分析論證,采取了黨、政、工、團相結合的方法,一起形成合力,廣泛開展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將心理學知識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為人才的分析評價、選拔任用到人員溝通、組織協調、訓練考核,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和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三)EAP模塊化運作,形成開放式服務體系
大隊在廣泛征求基層員工群眾的意見后,將項目分解為“心理狀況調查、心理健康宣傳、心理培訓、心理咨詢、效果評估”5大模塊。5大模塊互為關聯,形成一套開放式的EAP服務體系。EAP的運作,使隊伍各項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四)加強人文心理關懷
積極關注員工心理健康、生命健康,為促進隊伍內部和諧與組織效率的提升搞好服務。有一名青工踏實肯干,聰明靈活,專業技術進步很快。一段時間情緒波動很大,在給他作了個性分析和職業規劃之后,該青工很快安定下來,決定繼續留在自己的崗位。有一名施工班組的班長因為崗位很久沒有調整,產生了焦慮情緒。在咨詢師的耐心傾聽和鼓勵下,該同志很快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調整好心態,安心地工作了。根據建議,他利用業余時間勤奮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工作時善于溝通,樂觀大方,大家都說他變得比以前開朗了很多。
(五)精心打造員工訴求“直通車”
扎扎實實做好群眾工作,堅持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第一,通過認真落實干部跟班、干群談心、四會一評一公開等各項制度,搭建多種形式溝通平臺,保障群眾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通過直接的、間接的等多種方式,拓寬與群眾聯系的渠道,下情上達、匯集民聲。
【參考文獻】
【1】王仁鎖等 現代科學理論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 《車間管理》 2003 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