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時永
摘 要: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活動來創設情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融進情境中去,自然而然地悟出道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作者以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會合作——左手和右手》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創設情境開展教學。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6-12
一、個體體驗,創設情境
【教學片斷】活動體驗——繪制表格。
師: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體驗一下雙手是怎樣分工合作的。首先用自己的雙手繪制一份表格;然后用自己的左手和同桌的右手,繪制一份同樣的表格,并分別記錄下所用時間。
師:下面老師想采訪一下,同學們在繪表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生甲:我一個人畫得還快些。
生乙:兩個人畫得歪歪扭扭的,畫不直。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形呢?
生(異口同聲):因為配合不默契!
師:看來,成功的合作還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
在學生動手畫表格這個活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合作的效果還不如獨立完成的好。教師針對這個問題教學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也明白了合作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需要付諸行動,掌握一些訣竅的道理。
二、師生表演,創設情境
【教學片斷】課本劇表演:《六8班的故事》
場景一:
旁白:六8班決定排演一部話劇,在兒童節時演出,同學們正在教室里分配角色。
張X(鼻孔朝天,不屑一顧):哼!我可是學過表演的人,除非我演主演,否則我就不參加!
學生甲(附耳乙、憤憤不平):這么囂張,他以為自己是誰呀!
學生乙(猶豫不決):可是他真的演得很好……
學生丙(無奈):這樣吧,就讓他去演主角,為了班集體的榮譽,我們暫且忍一忍吧!
場景二:
旁白:張X在排練時表現很出色,可是他常常要求同學們按他的想法來表演,否則就要退出。
張X(目中無人):喂!你,還有你,那個部分錯了,再重來一遍!
學生丁(疑惑):沒錯呀,劇本上明明這么寫的,怎么亂指揮呀!
學生乙(委屈):這樣演也可以啊!
場景三:
旁白:演出的前一天中午,大家決定做最后一次彩排,到了約定的時間,張X卻不見蹤影。
學生丙(憤憤不平):張X,大家約好了排練,你為什么不來?
張X(理直氣壯):我演的部分都沒有問題,每次出錯的都是別人,為什么我還要浪費時間陪你們練呢?
要讓課堂活起來,角色扮演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學會換個角度去理解他人,感悟道理,強化 “知”“行”統一。
三、利用課件,創設情境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有些內容難以通過表演進行創設,但為了教學需要,不得不創設有關活動的情境。教師要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努力使課件達到畫面精美好看,聲音悅耳動聽,情境生動逼真,以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興趣。教材中的《背風站立的麻雀》本來只是一個文字故事,我從網上下載該故事的動畫版,在課堂上播放,學生非常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融進多媒體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去。隨后我提出問題:“一群麻雀為什么討厭那一只麻雀?大家想過沒有,背風站著到底有什么不好呢?背風站著有什么好處呢?最后老麻雀說了什么?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回答問題非常踴躍。
四、游戲活動,創設情境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給學生一點時間做游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注意力會相對集中。教師關鍵要讓學生明白游戲的目的是什么,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違背活動的初衷。這節課的最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伸出你的手,去握握同桌的手,覺得感情深的,就用一雙手握。握好了么?握過了手,大家就是——朋友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一樣,相互合作,在生活的海洋中快樂健康地成長!”這個握手游戲,實際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總結,因為游戲緊扣“合作”這一主題,讓學生彼此倍感親切,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曉玲.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品社課堂的有效性[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4).
[2]陳佐裕.生活情境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創設探研[J].考試與評價,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