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容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將來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打下基礎。結合生活實際將數學內容融入體育課中,將數學內容趣味化、實際化,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體育課;趣味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這么簡單的加法都不會,你的數學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作為小學數學老師的我,陷入了沉思:體育真的和數學無關嗎?體育老師真的不能教好數學嗎?
一、小學數學的特點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的啟蒙階段,教育的好壞關系到將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可能影響其一生,因此必須重視。然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對數學這一枯燥的學科往往不感興趣,很容易厭煩和抵觸。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曾對一些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做過調查,其實很多“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并不是真正對學習數學有興趣,只是因為家長和老師要求好好學習,不得已而為之的被動行為。數學在孩子們心目中的真正形象也并不是那么高大。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擺在小學數學教師——尤其是低年級小學教師面前的一道坎兒。是無限制地布置作業,讓孩子們枯燥地做題“打基礎”,還是培養孩子們對學習數學的長期興趣,這也是教學改革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從大的方面來講,是要培養孩子們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為以后的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習奠定基礎,為培養高素質的科學人才提供保障,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我認為,這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的另一個目標是造就一大批合格公民和勞動者,在今后的社會建設中發揮各自應有的積極作用。對于這部分學生,培養的重點是建立數學概念,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樹立理性思維觀念,更多地注重實際應用。前一部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當然非常重要,后一部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樣重要。這就是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數學存在的普遍問題還是應試教育。數學教學也和其他教學一樣,片面強調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盡管很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多年的教育改革也專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很多革新,但是收效甚微,深究其內在原因,首先,以成績為考核指標的機制沒有改變;其次,整個社會對人才概念的觀點沒有改變。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孩子將來上一所好的大學,是成功的唯一標準,而做一個普通合格的勞動者是沒有出息的事情;第三,認為學習數學,就必須學習解決高難度問題,而不重視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四、教數學可能還真的需要體育老師
如前面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提高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應該擺在首要位置。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一些大人們認為常識性的東西難以理解,這樣,就需要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從游戲中學習,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何將生活融入數學,作者做了有益的嘗試。
我利用體育課,恰當地融入數學問題,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嘗試。在低年級學生體育課前,與體育課老師設計方案,上體育課時讓學生參與各種成績記錄,然后提出問題,再帶到課堂結合實際回答問題。根據孩子們的年級和數學水平,事先與體育老師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或競爭性的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比如,在籃球課時,將學生分組進行投籃練習,讓學生負責記錄每個同學的命中次數,每次記2分,將每組成績相加,得出總成績,分數多的(數字大的)為勝,這一點上,孩子們不難理解。而在跑步比賽時,讓孩子們掐秒表,計時間,然后相加,得出總時間,這個時候是不是數字越大就勝利呢?為什么?也可以把所有記錄的原始數字資料交給孩子們,讓他們進行相加,還可以做平均數,幫助理解單個數、和、平均數等概念。由此還可以引出距離與時間相除等于速度等概念。當然,這要根據學生學習進度來設計課題,引出概念。只要設計合理,在體育課中確實能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競爭意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低年級孩子的教學中,提高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最為重要的。不要讓孩子在一開始就覺得數學枯燥無味,要讓孩子們懂得,其實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老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努力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較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理解平均數、余數、分數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當然,最好是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認為,在體育課中設計好課題,引入數學概念,寓教于樂,體育老師也是可以教好數學的。
參考文獻:
[1]薛梅.小學數學教學淺析[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2(8).
[2]王翠珍.對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研究[J].青年時代,2014(18).
[3]許榮烈.淺析小學數學課堂學生素養培養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16(16).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