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臣
摘 要: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方法即是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階段,就是感知重點、理解重點、領會重點,達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體教學;綜合能力
一個單元是一個整體,是由講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讀寫例話、重點訓練項目、基礎訓練這五個部分組成。那么一組教材怎樣圍繞重點訓練項目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呢?我認為單元整體教學,從單元“重點”入手,抓住講讀課文品味細學,閱讀課文探討復習,獨立閱讀課文練習鞏固,作文教學檢查驗收。在教學過程中,以讀寫結合為主線,做到單元教學內容系列化,方法科學化。
一、整體感知重點的認識階段,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這一階段是學生感知事物和認識事物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主要讓學生大體了解單元的講讀課文、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圍繞“重點”講了什么,寫了什么。如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在學習講讀課文、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之前,先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寫了什么。經過這樣指導學生學習,不僅使學生對單元的講讀課文、閱讀課文和獨立閱讀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確了“重點”,清楚了學習方向,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朗讀,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部分理解“重點”的消化階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單元重點的理解和消化。講讀課文是認識學習“重點”的過程,閱讀課文是探索復習“重點”的過程,獨立閱讀課文是練習鞏固“重點”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制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做法是:
1.通過講讀課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導學,認識和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一過程主要通過對講讀課文的學習,推導“重點”,學習《讀寫例話》,解決單元應學習和掌握哪些閱讀知識和語文知識。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然得出:文章的內容就是材料,材料的選擇是由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決定的。這時,為了強化這一認識,讓學生聯系課文自學《讀寫例話》,然后,再出一個閱讀短文讓學生說寫幾個材料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加深印象。
通過教學講讀課文,指導學生學習,鞏固自學“重點”的結果,認識“重點”,學生對推導出的“重點”理解得好,掌握得扎實。比過去那種學完講讀、閱讀和獨立閱讀課文后再認識“重點”,學習《讀寫例話》強多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節省了單獨教《讀寫例話》的時間,增加了訓練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時間。
2.通過閱讀課文的輔學,探索復習“重點”,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這一過程主要通過對閱讀課文的輔助性學習,進一步探索“重點”,為什么這樣做,即解決怎樣寫怎樣做的問題。在教學《草地夜行》一文時,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積累材料,哪些材料能反映什么樣的寫作目的,在閱讀課文中復習了“重點”又探索了“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時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作文的能力。
3.通過獨立閱讀課文的放手訓練,練習鞏固“重點”,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如教學《一個蘋果》一文,教師在學生自學課文之前,首先復習檢查“重點”,即什么是“材料”和“選擇材料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文,找出疑難點,檢驗“重點”,最后教師檢查讓學生充分地說,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指導學生學習獨立閱讀課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培養了說的能力,同時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4.通過作文教學的檢查驗收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這一過程主要通過作文教學,檢查“重點”,驗收“重點”,即解決學習單元有得和有所獲的問題。
如教學指導《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這篇作文,檢查驗收“重點”。上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總結單元中我們都學習哪些閱讀知識和作文知識,然后提問讓學生回答,考查驗收學生掌握情況,最后在寫作中啟發引導學生如何運用,達到單元教學的目的。如指導寫這篇作文時,我們寫的是《我的媽媽》,教學時,在教師引導之下學生找到很多材料,然后,我們圍繞一個寫作目的進行了選擇。很多學生說得非常好,學生當堂口述作文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提高了作文能力。有很多學生寫出了像樣的作文。
三、整體領會“重點”的靈活運用階段,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這一階段,在學生感知、認識、理解“重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重點”,使學生對“重點”產生一個質的認識,達到靈活運用,完成單元教學的目的。這一階段,教完這一單元后,學生寫出的作文,教師批發之后,在作文講評的時候,進一步探討“重點”。這時,學生針對文章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思考、分析、判斷、總結,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達到理解的高度,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總之,這種按照教材的規律,經過有導、有輔、有放、有練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一個單元,一方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注重了教學實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培養訓練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