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芬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睂W困生的存在,反映了小學數學教學與新課標相距甚遠的現狀,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數學教育的理念。從農村二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切入,嘗試提出相關建議,旨在促進小學數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徹底轉變。
關鍵詞:農村數學;二年級;學困生;轉化策略
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學困生是每個課堂上都存在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這部分學生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習過程困難。下面,本人就結合個人從事農村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相關經驗,談一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促使積極主動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對學困生的觀察中教師可以明顯發現,這部分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不如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學習興趣低下,大多是在教師的驅使下被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生上課聽課既不認真,課下又不愿意主動向教師請教問題,數學學習成績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的第一個關鍵問題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在《觀察物體(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這個道理。上課之前,我準備了一個玩具熊,要求四名學困生站在前后左右四個位置,分別觀察這個玩具熊,并談一談自己看到了什么。二年級學生對于玩具都很感興趣,因此玩具熊這個觀察情境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目光。這個問題在學困生的就近發展區之內,他們從自己所在的角度出發,如實敘述了自己所看到的形狀。這既順利導入了本堂課知識,又促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幫助他們樹立了學習信心,為其參與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培養良好習慣,傳授數學學習方法
課程標準還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睂W習習慣不佳和學習方法不當是學困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更是導致其數學學習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那么學困生轉化工作很難取得長足進步。二年級正是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一個關鍵時期,教師應當努力培養學困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傳授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習成績。
從入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十分強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我跟班上的幾名學困生進行了深入談話,要求他們至少做到如下幾點:第一,按時完成數學作業,絕對不能拖拖拉拉;第二,上課必須記筆記,準備一本數學筆記本;第三,準備一個錯題集,每周摘抄一次錯題;第四,每周至少向老師、同學或者家長請教三個數學問題,并記錄在筆記本上。我定期對他們的作業、筆記本以及錯題集進行檢查,還安排了評優活動。這樣堅持下來,到學期末,這部分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了很大轉變,慢慢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了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
三、家校教育結合,形成數學教育合力
農村數學教學面臨的一個特殊問題是,班級留守兒童過多,
學生缺少父母監督,沒有獲得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大部分學生都是隔代監護,爺爺奶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數學作業。這導致農村學生自律意識較差,不少人一走出校門就將學習拋之腦后,學習成績自然遲遲不能提高。家校互動是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口,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的監護人取得聯系,爭取監護人對數學教育活動的支持。
針對班上幾個問題特別突出的學困生,我積極進行了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以便課上有重點地進行輔導。路遠一些的學困生,我則通過電話聯系的方式與其監護人進行溝通,詢問他們關于數學教育的建議與看法。每次數學考試成績出來,我都會及時跟監護人取得聯系,告知學生近段時間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進步以及不足??吹轿疫@么盡心盡力關心孩子的數學教育活動,監護人們也越來越愿意配合我的教育活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以后,學困生轉化工作取得了巨大進步。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應當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數學思考的教學活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時,教師應當從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角度出發,以強烈的教學責任感幫助學困生渡過難關。
參考文獻:
[1]王明珠.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淺論[J].考試周刊,2011.
[2]許保國.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