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慕蓉
摘 要:在小學的教學課本中,多數以情感類課文為主,在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小學課文中,多數以高調的情感色彩為主要教學形式。基于這種實際的教學情況,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以小學課文主題內容為切入點,對課文的情感表現形式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掌握。通過情感教學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喜愛程度。以豐富的情感,創設出富有色彩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都要以情感教育為特色教育,在實踐中探索更好的教學策略與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課本拓展
小學語文教育時期,是培養學生思維意識與行為能力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語文教育,不但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思維意識與行為能力,還能夠為小學生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有利條件。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已經把情感教育列為特色的主題教學形式,并進行了相應的教學實踐。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應用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感化與共鳴,有效地提升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既然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極好的效果,那么,小學語文教學就更加應該對情感教育做出進一步的實施策略分析,使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緣由與作用
在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今天,學生單憑智慧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心靈感知能力與豐富的情感色彩。只有把情感的作用擴大化,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實施情感教育對于小學教學不僅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契機,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品質的重要教育形式。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緣由,就是為了通過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能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感悟現實生活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善于體現生活的本質,體味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生活情感,從而從情感上掌握語文課文的重要知識點。
在教育學者的眼里,在學生現實的學習活動中,情感因素有著重要的功能作用。如果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脫離了情感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無法得當地駕馭課文的主旨與知識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這一重要教育環節上,要重視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要設想出最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形式,從而把情感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二、以情感教育為基準進行小學語文課本拓展
在我國教育深化改革時期,最具特色的教學形式之一就是情感教育。在得到眾多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廣泛應用后,情感教育已成為重要的教學形式,并融入小學語文整體教學內容中。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教學對情感教育的注重更為強烈。因此,在多數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富含情感色彩的課程在整體的課本大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18課《她是我的朋友》為例,通過利用情感教育形式來進行教學分析。這篇課文主要是以戰亂時期為寫作背景,主人翁阮恒是一所孤兒院的孤兒,他錯誤地認為獻血就會失去生命。但是,當阮恒看到他的朋友由于失血過多,瀕臨死亡時,他義無反顧地把自己體內的鮮血,無私奉獻給了他的朋友。在獻血的過程中,護士問他既然你覺得獻血就會失去生命,那又為什么要為你的同伴獻血呢?阮恒只是簡短地回答說:“她是我的朋友!”該課文通過形象生動地描述阮恒在獻血過程中的神情動態,充分映射出了阮恒無私的高貴品德。選取這一文章作為小學語文的課文,其主要緣由就是為了通過情感教育,讓小學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與洗禮,從而樹立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與節操,重視朋友間純粹的友誼,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友情的真正含義。最終在教師的配合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地以情感把握住該篇課文的主旨思想與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
三、以情感教育創設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利用特色的情感教育形式來實現高效性的教學。單純地依靠教學目標體系與教學任務的構建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配合以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把情感教育的優勢徹底地發揮出來。那么,以情感教育創設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情境,是當前最有效的實施策略。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14課《荷葉圓圓》這篇課文為例,運用情感教育形式來對該篇課文進行教學分析,教師可以在課外時間組織全班學生到最近的荷花池,對荷花的葉子進行實地的觀賞調研。以實地的情境情感教學,再配合著教師朗誦課文中的排比句與比喻句,讓學生生動地掌握該篇課文的重要語句與詞匯,并扎實地記憶到腦海中。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展開實地演講,通過學生對荷葉的觀察與理解,自行組織語言結構,通過演講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通過學生對荷葉的細心觀察,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實物的觀察力與思考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的關鍵學科。它既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又涵蓋著極為廣闊的知識層面。因此,通過情感教育形式與傳統教學的有效融合,讓小學生通過語文情感教學,獲得情感的感知與洗禮,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小學語文課文的知識點,以對語文的真實喜好來投入到對語文知識的不斷探究中。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