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課堂是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場。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解決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內涵的掌握程度以及數學解決方法的運用效果的良策和途徑。就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從幾個方面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媒體運用;有效教學;思考研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校學科教學要具有時代特性、富有感染力,就必須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和滲透進課堂教學之中。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嚴密性等特性,學生主體在理解和掌握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困難。如何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內涵的掌握程度以及數學解決方法的運用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和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數學知識內容、開展數學思維探究的初始階段,需要借助于多種資源、多種工具,開展高效學習。筆者發現,數學課堂之中,精當地應用多媒體教學器材,能夠對教師有效教學開展起到助推功效。本人現就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從幾個方面簡要闡述。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變數學概念由抽象到具體
數學概念是數學學科知識架構體系的基礎性素材。概念教學,是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知識點講解的重要內容。很多小學生面對概括度高、抽象性強的數學語言,難以較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所隱含的豐富內涵和要義。多媒體教學器材,以其所具有的生動直觀性特點,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要義,予以全面、深刻的展示和呈現,助推小學生更為深切地認知和獲取數學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概念講解過程中,不能靠“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單一方面進行講授活動,而應該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用電腦、投影儀等器材,將數學概念中的每一個詞語進行深刻透視和放大,生動、具體地予以呈現,讓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本質要義有徹底清晰的掌握。如,在“三角形的初步認識”一節課教學中,在具體講解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知識點內容時,根據以往教學經驗,教師發現小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認知不深刻、不全面,沒有一個較為直觀、具體的認知。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讓題意內涵由復雜到明晰
數學問題教學,是數學學科必不可獲取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和錘煉學生數學解題素養的重要途徑。理解和認清問題題意的深刻內涵、內在關聯以及設計意圖,分析解答數學問題的首要環節和基礎性工程。但筆者發現,有小部分小學生解決問題難以進去下去、分析推導難以開展實施,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對數學問題題意的認知存在缺陷和不足,沒有較為深刻、較為全面地掌握題意內涵和內在關聯。教師在數學問題講解過程中,要重視對多媒體教學器材的運用,將數學語言借助于投影儀、電子畫板等,轉變為圖形符號,引導和組織小學生進行理解和分析,找尋出題意中揭示的條件關系以及解決方法,從而讓復雜深奧的數學題意在多媒體器材之下顯露出它的真面目。
問題:某一個修路隊要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他們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00米。第二周準備再修4天完工,平均每天修120米,這段公路長多少米?
小學生分析問題條件,對其中“修路進度以及修建工程量”內容認知理解時產生“疑惑”,致使其解析活動無法開展下去。此時,教師針對問題條件內容,將數學習題內容通過電子畫板這一多媒體器材轉化為數學符號,變化為線段圖的形式展示問題的題意內容以及問題條件之間的關系。小學生借助線段圖內容,對該問題的解題要求以及關鍵點等方面有了切實、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認識到只需要借助路程=時間×效率這一關系式就可以求解。
這一過程中,教師利用教學多媒體達到了復雜題意簡單化呈現的目的,學生實現了復雜題意直觀化的認知效果,為該類型問題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了深厚的能力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使平面圖形由深奧變簡單
平面圖形方面的數學問題,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少小學生對平面圖形周長、面積等方面的不理解以及空間思維能力低下,他們不能很準確地認清圖形之中各種形狀的構建關系。此時,教師利用幾何畫板、教學軟件等教學器材,發揮他們的編輯、拖拽、動態等功能,將圖形分割成不同形狀的小圖形,轉變為求其他圖形的數學問題,從而實現圖形解答的最簡化、最優化。
以上是本人對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淺顯認知,還有不妥之處,請同仁予以指點,并共同為有效教學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丹.數學教學中體驗信息技術的魅力[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展的研究[C],2014.
[2]繆善青.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C],2011.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