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師生主動參與互動,而巧設具體生動、如癡如醉的教學情境,是教學互動的關鍵,也是學生始終以積極態度參與其中的無形動力。那么,如何巧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活躍起來呢?
關鍵詞: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激發智慧;主動參與
教師巧妙地為學生創設出如癡如醉的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張揚學生的鮮明個性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
小學語文的課文大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推敲的名篇佳作。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合理情境是實現教學最優化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應千方百計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出學生潛在的智慧,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主動學習,去理解,去感悟,以獲得生命個體的全新體驗。
一、巧設導入語,激發學習的興趣
一段生動有趣的導語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很容易扣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充分準備,巧妙設計,使導入語針對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習作1》時,我為了打破約束的場面,讓學生一開始就能輕松自然地進入角色,進行了這樣的情境創設:同學們,春天到了,我們準備舉行一次春游活動,大家想一想,到哪里去呢?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值得去的地方。然后,我說:看來值得去的地方還真不少,請大家把自己的意見寫下來,誰的理由寫得比較充分,我們就采納誰的意見!那建議怎樣寫呢?我們先來看兩篇例文……正因為情境的創設,好奇心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如,在教學《荷花》時,我利用學生年紀小,喜歡猜謎語這一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就有一個謎語。聽好了!又圓又大的綠盤,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當搖籃,小魚拿它當涼傘。猜一猜,這是什么?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讀書的熱情也高漲了。
二、角色扮演,挖掘學生潛在的智慧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小學生總是喜愛有趣的游戲與故事。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不但給了學生充分的、讓他們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機會,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游戲、扮演中獲得知識、能力、快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在分角色扮演前,必然要深入地細讀課文,從中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及其故事情節,從而深層次地揣摩語言、品味語言、創造語言,把情感融入課文之中。當然,分角色扮演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現場引導,引導學生積極投入、熱情參與,在其間充分發揮想象,激發學生潛在的智慧。如,在教學《天鵝的故事》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時,學生本來就喜歡,我讓學生戴上頭飾演演、講講,把學生的注意力瞬間集中起來,在興趣盎然中學生懂得了天鵝齊心協力攻破堅冰的壯觀畫面。課堂上,我發現學生的合作表演雖說不上惟妙惟肖,但也是生動活潑,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自己編臺詞。多么可愛的孩子,課堂因為他們充滿激情,充滿活力。
三、巧用配樂朗讀,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
音樂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借助音樂伴奏進行感情朗讀,能使學生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之中,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善用音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極強的文章,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作為朗讀背景,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連接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敲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作者所描繪的意境的學生在頭腦中再現。
例如,在朗讀《荷花》一文時,配上優美的輕音樂來渲染情境,音樂的旋律把學生帶入了荷塘,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教師可以先范讀課文,去感受荷花的美麗與鮮活,然后隨著音樂輕聲地練習朗讀課文。這樣,學生不僅感受到課文內容的語言美,還感受到荷花婀娜多姿的動態美及荷花亭亭玉立的靜態美。在這種形與情的交互作用下,學生的情感自然被點燃,產生了語感,仿佛覺得自己真的就是一朵荷花了,那種對荷花的贊美之情便油然而生。
總之,情境巧妙地設置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僅獲得大量生動、形象的具體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氣氛熏陶、感染,使認識和情感過程統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認知、行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單純講授難以達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伽達默爾.文本與解釋[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
[3]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診斷[M].作家出版社,2005.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