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奇
摘 要:體育新課標實施以來,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因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從本學科的基本特點出發,結合新課標要求,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促使學生積極進取,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關鍵詞:小學體育;新課改;教學效率
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
一、靈活設計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發育規律
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多體育運動并不適合他們,比如籃球運動,有的學生個子矮小,力量薄弱,所以籃球架的球筐太高,他們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去,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對籃球的熱情。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用鋼筋圈成幾個籃圈,將其分別固定在距離地面2米、2.2米、2.4米、2.6米的墻上,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自主選擇投籃高度,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都大增,投籃命中率也大大提高,甚至還有的學生玩起了“大灌籃”,體會到了灌籃的樂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作為體育教師,要經常思考怎樣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怎樣才能讓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并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教師要明白主體教育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個性化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如果我們的教學缺乏個性教育,那么就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且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單純的語言說教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使學生順利理解,所以容易增加學生的運動難度,即使老師講的一字不落、非常詳細,學生也聽得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形兼備的技術優勢,可以將每一個技術動作都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不但可以邊放映邊講解,而且可以在重點動作處停頓和回放,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體育教學效率。例如,教學廣播體操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個動作分解講解,通過學生切身實踐,提高運動效果。又如,教學“投擲運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清晰呈現,可以放慢動作,將持球、蹬地、轉身、揮臂、投擲等動作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目了然。實際上,我們可以利用的體育教學資源非常廣泛,教師要廣泛開發、大膽利用,全面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打破教學內容的限制,拓展教學資源,從課外尋找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實現了體育教學的拓展與延伸,促進了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用多媒體展示我國奧運健兒在運動賽場上的風采,帶領學生觀看真實比賽等,以提升學生的體育認知層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采用鼓勵性的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小學生自尊心強,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認可,最初參加體育鍛煉也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因此,我們教師要不吝嗇表揚,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只要學生有一定的進步就立即給予肯定,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訓練的熱情才會更加高漲,達到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目的。例如,學習“跳遠”課程的時候,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動作,只要學生的動作正確無誤,那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表揚,比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等,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也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其進行鼓勵“老師相信你們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加油!”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和關心,學生就會更有信心,從而更加努力地參加訓練,提高自身的項目水平。另外,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還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小學體育教學方式,努力探究更加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和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左家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討[J].搏擊(體育論壇),2012.
[2]季昌士.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1.
[3]韓冰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0).
[4]包海明.淺析“快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