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陳民會
摘 要:小學生的德育,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積極地探索實施德育工作的方法,有助于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任何事物的有序運轉,都需要一定的規則來支撐,沒有規則的制定和執行,人們就會隨心而為,社會活動必將變得混亂和無序,人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樣,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實施,也需要規則的約束,否則小學生就會各行其是,不利于其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因此,班主任應加強對班級管理制度的重視,積極探索適合實施德育工作的班級制度。
制度的制定應堅持民主和公平的原則。小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與態度,因此,班主任應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提起應有的重視,使學生也參與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不能以自己教學管理實踐經驗豐富為借口,自行制定制度。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缺乏學生建議的制度在實際中的操作性與實踐性較差,與小學生的身心特征不符,制度實行的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教師開班會時可以征詢每位學生對制度的想法,并進行全班探討;也可以讓學生代表調查學生的意愿,并將學生的意愿進行整理后,匯報給班主任,作為制定制度的參考意見。另外,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切勿憑個人感覺和喜好來評判學生。對待不同學生的同一種行為,教師應依照制度,實施同等的獎勵與懲罰措施,保證德育工作的公平性。
二、注重言傳身教
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再加上其對班主任的敬畏與尊重心理,致使班主任很容易成為小學生效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與人格魅力,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感染學生,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值得肯定的行為,使正能量成為班級文化的主題。班主任應注意自身言行的細節,一位著裝大方、舉止得體、談吐優雅的教師總能給人好感;一位說到做到、公平公正、溫暖人心的教師充滿了無限魅力;一個隨手撿垃圾動作、理解的眼神、善意的微笑,能給學生帶來奮發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師應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和處事,不斷提升學生的修養。
三、學生協助管理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千頭萬緒,教師如果事必躬親需要大量時間,效果也不一定非常好。而且班主任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和時間有限,不可能在所有科目的課堂上和課下活動時間全程盯著學生。而且隨著小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也越來越不喜歡被班主任監督的感覺。因此,教師應創新德育工作實施的方法,優化德育工作的效率。教師可以對平時表現好的學生提出表揚,給予獎勵,并委任他們監督其他學生。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優秀的學生得到鼓勵,另一方面也能對后進生起到激勵的效果。通過采用學生協助班主任管理的方式,不僅使班主任繁多的管理工作得到緩解,也使學生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
四、開展家校共育
小學生的課程量相對較少,小學的放學時間較早,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里度過。因此,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離不開家長的幫助與支持。
首先,父母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環境對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健康成長等方面有重要影響。在一個歡樂有愛的環境里成長的孩子,往往比較開朗和樂觀,對事物也充滿著愛心和同情心,心智的發展較健全。而一個惡劣的家庭環境往往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發展。試想一個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的孩子,必然會形成膽小、怯懦、悲觀的性格。因此,父母應用自己的愛,為孩子構筑一個溫馨的家,使孩子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其次,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有效監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家長進行配合與監督才能順利實施。試想如果班主任明令禁止的行為得到了家長的默許與縱容,就會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權威性受到挑戰,致使學生不再聽從班主任的教誨,給德育工作帶來重重阻礙。因此,為了孩子的發展,家長應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積極配合。另外,家長要對學生起到監督作用,不能讓學生覺得在家里沒人管制,隨心所欲。如,學生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應引導其改掉粗心、拖沓的壞習慣,嚴禁出現抄作業現象。只有學校和家長同心協力,才能避免學生誤入歧途,才能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總之,規范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實施德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小學階段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自覺地規范自身行為,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魏麗雯.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探索[J].學子(理論版),2015(20):11.
[2]覃春柳.優化班級管理 主導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學園,2013(28):149-150.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