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戶口轉向城鎮戶口,農業發展逐漸退步,不少農村青年前往城鎮做工。由于諸多原因限制,打工者的孩子們無法和自己的親人一起到城市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了這樣一批未成年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簡單來說,農村留守兒童就是因為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沒能和父母一起,被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本文就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和對策加以概述。
【關鍵詞】留守兒童 ?家庭 ?教育狀況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39-01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一)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因為雙親沒有在身邊,在成長中必然缺失家庭教育,然而家庭教育又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兒童年幼的時候,正是需要對其身心發展進行正確引導的時候,離開父母的他們沒有辦法感受到父母給予的身心上的關心,更沒辦法得到父母在思想、價值、情感上的正確引導。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補償多是進行金錢補償,總覺得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另外,留守兒童的父母進城工作,由于男女雙方不能在一起工作,發生離婚率的幾率也是極高的,這樣無疑又會對兒童的身心帶來重創。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孩子道德品質、對世界正確認識、學習知識等方面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二)學校教育狀況
根據調查,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大多數在學習、行為、品德上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學習上來講,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多是令人堪憂的,課堂上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課后回到家沒有文化素養較高的人進行輔助學習;留守兒童行為方面,有的留守兒童養成了說謊、打架、沉迷游戲等壞習慣,學校沒有辦法對其進行糾正和正確引導,與學生家長也難以溝通,因此,留守兒童非常容易陷入思想道德上的缺失,甚至會產生留守兒童犯罪的情況。學校教育主要是在學校內實現的,但是校外對兒童的教育還是得依靠家庭教育。總之,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是農村小學教育的一個難點和重點。
二、針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提出教育對策
要想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提出有效策略,必須“對癥下藥”,明白他們從根本上需要什么。其實對于他們來說,父母、教師的關懷呵護以及朋友的支持幫助是最重要的,他們渴望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學校生活,想要了解充滿豐富色彩的世界。以下是對留守兒童教育提出的一點策略。
(一)對家庭教育進行完善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能夠帶來的溫暖和關愛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父母應該盡量和兒童生活在一起,對他們的思想、價值、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就算實在沒辦法和孩子在一起,家長也應該經常打電話詢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對孩子遇到的問題給出有效合理的建議,讓他們感覺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素養都不太高,又急于在社會上站住腳跟,存在“暴富”心理,甚至夸張的認為只要能掙到錢就行了,學習不學習沒有那么重要,他們將這種錯誤思想灌輸到兒童身上,扭曲了兒童的學習理念,所以這是我們每個家長都必須要避諱的,一定要給孩子灌輸勤勞的生活觀。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98%都是希望自己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所以外出打工者如果能將孩子帶著一起,請盡量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在生活中給予他們正確的思想和學習上的引導。
(二)對學校教育的建議
學校應根據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以及發展特點,建立起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學習的課程。由于沒有一個健全的家庭生活,留守兒童比“正常兒童”存在更多的問題,學校需要對他們進行更加耐心的教學與幫助。作為老師,我們更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表現,給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消除他們因為家庭生活不美好帶來的消極影響;正因為他們沒能在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所能感受到的家庭溫暖太少了,這就導致了他們對社會的冷淡,過于缺乏安全感甚至會讓他們對于別人的歧視或者欺負產生攻擊行為,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德育、價值觀的正確教育以及加深教育;學校應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比方說:建立寄宿制、完善學校的食堂衛生、學校宿舍安全、教育教學全面體系等。在學校設立免費熱線電話,方便留守兒童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另外建立24小時值班室,以防學生出現問題沒辦法解決,給予留守兒童時時刻刻的關愛。
(三)就留守兒童問題,整個教育事業做出問題改善措施
隨著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嚴重,整個教育事業都應該把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重點。政府應該為雙親在外工作,兒童又不能在親戚那里獲得一個正常成長環境的兒童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三、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令人堪憂,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家庭都應為之努力。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甚至生活環境。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需要社會各方力量進行澆灌。
參考文獻:
[1]馮建,羅海燕.“留守兒童”教育的再思考[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