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成果,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揮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讓學生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潛移默化中就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精神意義,從而達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美德。近年來,思想政治教學是高校德育教學的主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人格的同時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性的人才。
【關鍵詞】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類研究基金項目:大眾文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G1530。
【中圖分類號】G122;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72-02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教育行業有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需要面對考試的壓力,在臨近畢業時需要面臨就業帶來的壓力,學習氛圍比較緊張。由于緊張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課程學習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相關專家學者對各大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調查研究,思想政治課程和德育教育課程在百分之九十的高校中是不需要進行考試的,在大部分學校中屬于選修科目,學生可以自愿的選擇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在大部分高校內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課程時間安排較少,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效果。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想觀念在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高職院校學生犯罪案例越來越多,不僅給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了影響,對于社會的安定、和諧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在傳統學習環境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臨近畢業時需要考慮未來的就業問題,就業對于學生職業技能要求較高,大部分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專業技能提升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多數學生和教師看來,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來說并不是十分重要,并沒有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考試,所以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學習。
2.傳統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融合
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語言、文字、思想、精神等方面,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去,符合現代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習階段,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處于形成階段,更加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引導,此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綜合型人才。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積極向上,包含了傳統服飾、傳統節日、傳統禮儀、樂器、書法等方面。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許多精神文化遺產,古書典籍和名人名著等,比如《論語》是在戰國時期編制成書,其中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其中的經典語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多人同行,必定會有人有我沒有的優點,我可以取他們身上的優點,學習之后便可以提高自己的修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是為了體會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從而更好的應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比如,將傳統文化元素中的節日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去,傳統文化中包含傳統節日和傳統習俗,比如現在的元宵節、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習俗,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體會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可以從傳統習俗和傳統節日入手,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結合實際生活體會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比如在講解到重陽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分析,重陽節是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時為了紀念屈原,在節日期間可以出去游玩,觀賞菊花。在早期,重陽節又被稱之為老人節,提倡尊重老人、照顧老人、善待老人,這也正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想相一致。
3.小結
將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相融合,在學習過程中,吸收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現代思想政治教學元素相融合,對現代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和改革,讓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熏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張芬芬,王木蘭.傳統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融合分析[J]. 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6,(03):77-80.
[2]杜玉波,張藍心.傳統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融合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3-6.
作者簡介:
郭雄偉(1979.10-),男,漢族,陜西富平人,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哲學碩士,講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