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卻不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延伸的力度明顯不足,沒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而影響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必須要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提升核心素養,從而更好地進行英語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 ?基礎知識
【中圖分類號】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10-01
當前,初中英語已經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同時教學改革的實施也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轉變教學思想,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而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1重知識,輕能力
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當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內容和形式上不夠豐富,因此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而這與學校提高學生核心能力,培養學生健全三觀的教學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
1.2延伸課堂知識的課外延伸明顯不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展課外實踐延伸。在課堂教學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沒有課外實踐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無法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1.3英語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教師若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和理解能力,就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部分初中學校在英語教學中還在延續啞巴英語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提升,聽力能力也比較差,因此學生無法將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2.初中英語課堂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2.1正確認識核心素養階段性要求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程的要求對學生提出一些階段性的要求,進而更好地展現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中應具備的素質。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另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設定基本的方向,從而能夠將材料和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應以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為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進而保證不同階段的目標均具有較強的連貫性。
2.2積極轉變思想,提高教學能力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當中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對英語學科予以重視,此外還要正確處理英語學科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之間的關系。教師應充分掌握英語與漢語之間的異同點,此外還要理清二者之間的聯系。如在《How much are the pants?》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與西方國家經濟和文化相關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東西方國家在文化、語言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英語。
教師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客觀認識教學任務,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學生思維素質是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教師自身的思維品質和思想觀念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就會影響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與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積極轉變教師的思想認識,另一方面還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應在工作中積極了解最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同時還要花時間去了解國外的語言教學方法,根據教學需要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的質量及效果。
2.3 將英語核心素養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若教師只是講解英語知識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開展核心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了解學生關注的事件,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而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結語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此外還要采取多種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個人愛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
作者簡介:
蔣啟興(1963.9-),男,湖北鐘祥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