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史子陽
【摘要】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當前教育的首要目標,作為學校的物理學科教學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本學科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從而讓孩子今后能擁有更高的科學素養。本文是基于物理實驗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實踐后的反思。
【關鍵詞】物理實驗 ?學科素養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66-02
物理學科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識、關鍵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能夠集中體現出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物理課的教學方法、課程評價都難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學生的成長、經歷、經驗及對社會的關注必須被重視,初中階段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方法亟待提高。本文通過精心的設計汽化內容的教學,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以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
一、引入:老師要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我可以不吹氣讓袋子自己鼓起來。倒入酒精,并將袋子放入熱水中,袋子很快鼓起來,學生很好奇,猜想原因。
生:袋子里沒有別的東西,只有酒精,一定是酒精變成氣了。
師:這種液態到氣態的過程叫作氣化。
由于前概念的作用、感性認識不足的特點及學生思維定勢的影響,導致學生不能夠建立起物理概念。教師應該采取對應的教學策略,創設合理的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總結并建立起概念。
二、分析對比:展示圖片,兩種不同的汽化方式:一種叫蒸發,一種叫沸騰。
首先讓學生舉例,你見過的蒸發現象、沸騰現象。
其次,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可以想到氣泡、聲音、溫度、吸熱情況等。然后概括出蒸發平緩、沸騰劇烈。
這部分的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現象,歸納、總結各現象之間異同點,思考現象之間的聯系。從而滲透對比、歸納總結的物理方法。孩子在剛接觸到沸騰現象時是特別好奇的,因此他們已經對于沸騰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決。
三、設計實驗:用溫度計沾取酒精后取出,觀察溫度計示數變化。思考蒸發吸熱嗎?
四、分組實驗觀察清沸騰的內部情況。
總結沸騰特點: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自己選擇器材、組裝器材、完成試驗、處理數據。
由實驗描繪出的圖像,歸納得出沸騰的特點。
一定要用100ml的燒杯,水要大于50ml,否則觀察不到氣泡的變化情況。聲音要重新用透明的大水壺重新進行試驗。切不可強加結論,即使結論無法得出,也要鼓勵同學實事求是,重新試驗,直到得到穩定結論為止。
學生生活中觀察到的沸騰現象只是表面的,因為大部分的鍋都是不透明的。他們對于沸騰的內部情況并不清楚,非常好奇。因此在這里安排分組實驗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這彌補了極少數孩子沒有見過沸騰現象的缺憾。
要提高學生物理實驗探究的能力,還要在實驗前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實驗的目的,器材的選擇、組裝,要觀察的內容、記錄的數據以及數據的處理方法。有目的的觀察很重要,否則只能是徒勞。如果實驗出現了意外,則對意外進行分析,尊重實驗事實。
五、讓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器材,思考減少沸騰前加熱時間的方法。可以小組討論。事先安排各小組加熱的物質不同,有的是純凈水,有的是酒精混合液。
學生可以觀察到水量的不同,有無蓋子,酒精燈的火焰大小等因素,但對于加熱物質的種類問題是很難觀察到的。他們會去仔細觀察沸點低的小組,同學的加熱裝置,最后發現有酒精味道,或者細心的同學會發現老師倒入了酒精。由此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六、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實驗數據會不同。
至此學生的關于物理學科素養的幾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地鍛煉。既掌握了物理知識,又具備了物理思維。既學會了物理實驗探究的方法,又了解了物理與生活、社會是密不可分的。在知識、能力、態度、觀念上都有所改變,那么這節課就是高效的,是收獲頗豐的。
從事物理教學近十年,我從開始重視物理知識的傳授到重視解題方法的技巧,從學習目標到考綱要求,到現在注重物理學科素養的教學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分數到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終身的發展,我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教學是值得自己終身為之奉獻的一份工作。物理學科素養的提出讓我切實體會到終身學習理念的重要性。 在此只是期望能夠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或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為物理學科素養的研究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沙振舜編著.最美麗的十大物理實驗[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26.
[2]劉炳升編著.物理(8年級上冊)[M]. 鳳凰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