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爽
摘 要 網絡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不僅是媒介內容的接收者,更是內容的創作者與傳播者。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媒體資產管理專業學生運營的“青年信客”微信號例,從熱點選題、內容生產、呈現形式等三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優質媒介內容的生產與傳播特征。
關鍵詞 網絡;大學生;媒介內容;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141-0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4.8%。這其中大學生群體作為網絡信息接收主力軍的同時,也正積極參與到網絡內容的生產與傳播之中:短視頻、直播、娛樂、二次元等,形式豐富、內容多元。如何引導大學生群體做優質內容的創作者,微信號“青年信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1 “青年信客”的創建背景
網絡傳播時代,伴隨著傳播環境的發展,大學生群體的網絡接觸行為與內容呈現出新的特征,同時對于媒體資產管理等高校傳媒專業來說,也賦予了專業新的內涵,對學生的專業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的有序存儲與新價值的生產開發。基于這一系列的新變化,媒體資產專業開設了“青年信客”微信號。信客,在古代意指傳遞信息的人;“青年信客”,在今天不僅是信息的搬運工,更是信息的守護者。2016年5月4日,“青年信客”在青年節這一天推送出創刊號《青年說:我們眼中父輩們的青春》,愛情、奮斗、責任,10位信客講述了父母一輩的青春狂想曲,帶著歲月痕跡的照片、樸實的話語、點滴的回憶,句句深入人心,讓當代青年們對“青春不朽,無關年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開啟了“青年信客”傳播歷程。
2 “青年信客”的傳播特征
傳播學者拉斯韋爾提出了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并且按照一定的結構順序將其進行排列,即Who(誰)、Says What(說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To Whom(向誰說)、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根據“五W 模式”理論,“青年信客”的傳播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播者:師生共同運營。與大學生個人的自媒體不同,“青年信客”的運營以課堂為依托,教師為指導,學生為創作主體。媒資專業致力培養融媒體時代,有創意、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在此培養目標下設定的專業核心技能落實在《新聞采訪與寫作》《新媒體寫作》、《媒體策劃》《新媒體運營》等不同專業課中,主要包括:信息采編制作能力、媒體策劃營銷能力、新媒體音視頻編輯制作能力、新媒體運營能力等。而這些技能在“青年信客”的內容生產上都有所體現,因此,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學生在完成學習與作業的同時也形成了推送作品,而老師對學生的選題、內容采寫、呈現形式、運營策劃等給予充分指導與把關,也確保了內容的質量。
2)傳播內容:關注媒介熱點,傳遞青春正能量。青年信客目前下設“偷走不開心”“世吃游創意”“追影逐劇”“游創意”“游創意”“In Fashion”“青年說”“詞場”等欄目,分屬慢生活、快娛樂、正青春三類主要內容。在選題角度上緊密聯系專業定位,側重于從傳媒熱點事件、媒介作品為切入點,關注青年生活、青年潮流與青年話題,講好青年的故事。
3)傳播渠道:“青年信客”的傳播以移動媒體為載體,主要以微信號打開、朋友圈分享、微信轉發與收藏為傳播渠道,特別是在學生重要活動如開學季、五四青年節、畢業典禮之際等,依靠院系的宣傳力度,擴大傳播影響力。
4)傳播受眾:“青年信客”的受眾構成主要包括:專業與院系的師生,基于師生好友關系產生的關注者,基于校企合作、畢業生產生的行業關注者以及基于招生等各類宣傳產生的關注者。
5)傳播效果:“青年信客”自創建以來,受到在校廣大師生的關注,通過入駐企鵝號,將青年的聲音傳的更遠,也成為媒資專業的品牌,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平臺,提升了專業美譽度與社會影響力,助力招生與就業。
3 “青年信客”優質內容生產特征分析
3.1 把握熱點選題方向:聚焦青年+聚焦媒體
所謂熱點,是指一定時間內受到用戶普遍關注的事件或信息。熱點選題不是熱點本身,而是要借助熱點的影響力。捕捉熱點是微信號常見的選題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因為把握熱點不但能迅速找到選題方向,同時能有效借勢熱點吸引大量用戶的關注。把握熱點選題一方面要注意時機,在快速的同時還應注意是否是處于話題熱度上升時期,例如電視劇或電影上映后,最好的時機除了首映之外,隨著播出與上映,關注度與話題數量上升,此時確定選題并推送內容也不失為好的選擇。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熱點都盲目跟進,而要與微信號定位相符,并找準切入點,避免千篇一律。“青年信客”定位明確,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與專業特長,以青年關注與媒體視角對熱點進行切入,觀點鮮明,有效拓展了熱點的話題。例如隨著《歡樂頌2》的熱播,網絡中也出現了大量相關的推送內容,包括IP改編、劇情走向、職場攻略、服飾時尚、情感雞湯等諸多選題角度。“青年信客”也適時推送內容《書讀好了是安迪,讀歪了是曲筱綃,你呢?》,整合劇中精彩的對白,鮮明勾勒出安迪與曲筱綃兩個人設特征,對比之中強調了讀書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在文章結尾還引用了網絡人氣頗高的咪蒙的作品提出提高讀書效率的實用貼士,網感生動的話語間充滿正能量。
3.2 拓展內容來源:專業小編+用戶參與
目前網絡內容生產方式可主要分為UGC、PGC和OGC。三者有區分,有交集,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青年信客”內容以專業學生原創為主,課堂教學、實訓學期、畢業設計以及個人興趣等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2017年畢業季,結合畢業設計,學生們圍繞炙手可熱的娛樂IP,從古裝宮斗、仙俠玄幻,到網紅綜藝、二次元改編,完成了多篇高質量內容推送。專業小編在保證原創內容質量的同時,發動學生用戶群體資源,適當融入用戶生產內容,拓展內容來源或在用戶話題參與中形成新的文章內容。在“青年信客”創建一周年之際,“青年說”欄目向用戶征集青年節的一天相關話題,收到多條回復,在精選整合的基礎上推送內容《28位青年告訴你,TA的一天》。正如開篇所述,“2017年,當80后們漸漸開始步入中年危機,當帶著“叛逆”標簽長大的90后們都已成年,當在新世紀的喧囂中出生的00后小年輕開始雄起稱霸”:“今天我的作品《第一志愿》又入圍國際學生電影節啦!超開心!”,“幾天前暫時離開了北京的工作,來到這個地方,其實下一步怎么做,我還沒完全想好”,“在一天的滿課和自習里完成了青年節的四分之二,最后的四分之一,還是想留給夢和無盡的黑夜”……28位青年人在青年節的生活狀態,有忙碌、有迷茫,有變化,有成長,簡短的描述仔細看過去,這些是生活的集合,也是在理想與現實間青年人關于奮斗的集合。
3.3 豐富呈現形式:數據圖文+短視頻
“青年信客”注重閱讀內容的同時,也在“悅讀”形式上求新求變,從基本的圖形圖像處理、動圖制作、到數據化呈現及短視頻制作等,凸顯網感也貼近網絡時代用戶閱讀習慣。《勇敢地向“霸屏男色”SAY NO!》用大數據直觀呈現出熱播電視的收視表現與話題熱度;《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家和遠方的春節》則利用影視素材制作出二次原創的網絡短視頻,盤點出春運途中人思鄉歸家的心切,“春節,路漫漫,卻永遠期盼如初;家,永遠在那里,等你歸來”
“青年信客”的創建與運營,充分調動了大學生優質媒介內容創作的積極性,在搭建專業發展平臺的同時,也喚醒了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傳播者的主人翁意識,為校園文化的發展注入了切合時代發展的新鮮內容與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7.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劉振興.淺析UGC、PGC和OGC[EB/OL].人民網研究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