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紅
摘 要 民生新聞通過記述普通人的生活還傳遞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并以平民視角解讀國家的宏觀政策,深受廣大群眾的關注和喜愛。在媒體技術進入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民生新聞也應順應時代的變化,改變傳統媒體模式,積極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增加互動方式和渠道,讓民生新聞能更加及時準確地反映百姓生活,關注與社會公眾密切相關的話題,報道社會熱點,弘揚時代精神。
關鍵詞 民生新聞;融媒體;電臺;網絡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2-0007-02
所謂融媒體是基于媒介融合這一概念而發展出來的,主要是各種媒介所呈現出的多功能的一體化趨勢,也就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對電視、廣播包括報紙等不同的媒體在宣傳內容以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加以整合,使資源、內容以及宣傳相互共享,形成新型的媒體。
在融媒體理念下,能夠將傳統的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發揮出更大的優勢。而民生新聞在堅持接地氣、貼近百姓生活的電視傳播原則的同時,也要積極融合新媒體技術,才能更加及時準確的報道新聞,并增加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擴大新聞的影響力和宣傳效果。廣大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工作者都應積極利用融媒體技術,使民生新聞能早日邁入融媒體的時代。
1 融媒體的特點
1.1 能夠提高傳播的互動性
在面對傳統的電視媒體時,受眾往往只能被動接受。但新媒體以互聯網為依托卻能夠提供高度的互動性。觀眾既可以通過網絡或手機收看新聞直播,還能夠與他人實時互動,發表個人觀點。
1.2 可以實現異步和同步的傳播
以往觀眾在收看新聞節目時,如果錯過了直播時間就無法看到了,而在融媒體時代,觀眾可以自主選擇收看新聞節目的時間。
1.3 受眾的選擇權更加廣泛
借助融媒體技術,觀眾能夠廣泛地自主選擇要收看的節目。
1.4 傳播范圍廣,成本低
融媒體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讓觀眾收看到眾多的實時節目,而且費用十分低廉。
2 融媒體時代催生出參與式的新聞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方式、結構以及主體都發生了變化。新聞的傳遞變成多對多的新型方式,而且實現了高度的互動性。融媒體通過海量的信息和超級連接為觀眾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社會公眾能夠便捷的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參與到傳播過程中,每個人都成為了傳播的參與者。
3 通過參與式的新聞傳播模式,使民生新聞與新媒體高度融合
參與式的新聞傳播模式使得民生新聞具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電視臺應提高對于媒介融合價值的重視程度以及認識,積極推動在民生新聞的傳播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占領宣傳渠道的制高點,才能贏得媒體的競爭主動權。
3.1 充分利用手機制作民生新聞
電視臺可以借助廣泛普及的手機,讓所有觀眾都能參與到民生新聞的采訪、錄像甚至編輯制作中來。讓每個人都能進行新聞采訪,讓每個人都成為新聞記者。并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對民生新聞進行及時的采訪,并實時播出新聞。手機媒體與電視臺媒體的深度融合是對傳統電視臺采編形式的突破,實現了利用移動通訊終端對民生新聞進行實時播放的效果。隨著融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一新的新聞形式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3.2 利用手機等新媒體進行動態的民生新聞直播
電視臺可以通過手機連線等方式把正在發生的民生新聞即時向觀眾傳播。通過融媒體技術,可以在直播的期間內將所發生的突發事件第一時間連通記者,記者可以通過手機發回連線視頻報道,用最快的速度告知社會公眾在他們的身邊所正在發生的事件,保證了新聞的高效及時。現在在民生新聞節目直播中,動態的新聞直播已經逐漸成為較為常見的直播方式。
4 讓民生新聞邁入融媒體時代
各種新媒介的融合催生出了融合新聞,這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傳媒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為了促使民生新聞適應融媒體技術的發展形似,早日邁入融媒體的時代,電視工作者應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4.1 民生新聞的采集要加強臺網之間的互動
在采集民生新聞時應積極利用網站平臺,加強新聞網站與電視臺的互動。熱點的民生新聞會被一些大型網站積極轉發,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相當強烈的反響,而且其他的網站也會迅速的進行轉載,進一步擴大傳播范圍,廣大網民對此也產生熱烈的反應,這不僅能夠提高電視臺民生新聞類節目的宣傳效果,還為電視臺民生新聞欄目的制作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素材和輿論的強力支持。
對一些突發的民生新聞進行報道時也應加強電視臺與網絡的互動。記者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后應及時將現場視頻首先發給新聞網站,讓網站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發出新聞消息的視頻信息。這類電臺記者第一時間從現場發來的視頻新聞形式能夠樹立起媒體的新聞形象,而且能夠引導或預告觀眾收看詳細的民生新聞節目。
網站能夠為電視臺與民生新聞的現場間搭建起一座橋梁。隨著手機功能的豐富,社會公眾都能夠通過手機錄像等方式記錄新聞現場。融媒體技術突破了現場與電視臺的聯系障礙,并解決了視頻傳輸的困難。記者在新聞現場能夠將掌握的情況和目擊者的視頻錄像通過網站向電視臺傳送。而且每個對現場情況進行錄像的人都能夠借助技術平臺便捷地向電視臺提供民生新聞的素材。電視臺應對民生新聞素材的提供者給予一定的獎勵或報酬。
傳統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節目在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時比較困難,但在融媒體時代,網絡等信息技術可以為電視臺提供強大的互動技術支持,能夠十分方便的征集民生新聞的素材內容,以及收集觀眾對新聞報道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有效的豐富民生新聞的素材來源和內容,并拉近與廣大觀眾間的距離。
4.2 對各種新媒體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
資源的過于分散會制約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因此電視臺應充分把握融媒體所具有的融合性新聞特點,對各種新媒體的資源進行統一的整合和規劃,實現資源的共享,并建立新的民生新聞的采編流程。集中力量采集民生新聞的素材,然后根據觀眾的不同接受特點對新聞素材進行加工制作,制成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民生新聞產品,并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向社會公眾傳播。
4.3 對民生新聞的記者和編輯加強培訓,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民生新聞要進入融媒體時代需要記者、編導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多媒體的方式和技術進行報道,還要能夠統一協調各種媒體,并進行整合策劃。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來,電視臺的民生新聞類節目嚴重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同時,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對記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記者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不僅要能在現場進行新聞的采集工作,還要能兼顧一定的節目編輯工作,有些還需要能在博客上進行新聞的發布。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造成記者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因此,一方面要對記者加強培訓,幫助他們掌握融媒體在對于民生新聞報道的各種技術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愛護人才,促進民生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
5 結論
電視這一傳統的媒體在今天更是被賦予了新時代的形式和內涵。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對傳統的電視媒體進行了顛覆式的改變,電視新聞從收看節目的平臺到傳播的渠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民生新聞以其親民性和實用性在融媒體的時代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電視臺的民生新聞類節目的記者和編導都應不斷深化對于融媒體的認識,積極學習并掌握各種融媒體技術,及時報道人們身邊發生的新聞,并豐富新聞節目的形式,增強民生新聞節目與廣大觀眾的互動性,讓民生新聞能夠早日邁入融媒體的時代。
參考文獻
[1]孫云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民生新聞的轉型分析[J].記者搖籃,2017(7):30-31.
[2]陳軍,王鵬.基于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170.
[3]潘勁松.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策略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7,1(6):84.
[4]柳卓楠,羅弦.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機遇與挑戰[J].西部廣播電視,201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