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烊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倡導: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學習過程.因此,良好的情境創設不僅能使教師當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方式
為學生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輕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學數學,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以實際生活作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獲得有些是由自身的發展而產生的,有些是源于實際生活的.因此,數學問題的引入也可以聯系生產、生活實踐.如果將實際問題改編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去積極思考,那么就要把實際生活情境搬到課堂中來必須先賦予這一情境以教學意義,以便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促使學生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如,用奧運會中跳水動作中翻轉引入任意角的概念問題,學生立刻在大腦中產生跳水的畫面,并能說出一些跳水的專業術語,從而形成任意角的概念.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到學數學的必要性.當創設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是有價值的,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
二、利用一些典故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數學文化,可以揭示數學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激發數學創新的原動力.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有趣的故事和歷史典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大的發揮,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創造潛能得以發展.如,講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可引入大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快速而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1+2+3+…+100=?”的故事,并提出問題:“小高斯是如何這么快計算出的呢?”
三、運用相關學科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不僅是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的基礎,而且連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都與它的許多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如,利用生物遺傳學知識引入概率原理;化學中的物質結構知識引入立體幾何中的正多面體,并展示一些實物模型;物理學中力、位移引入向量的概念等.再如,利用美術的知識研究數學中的對稱問題;用體育中足球射門引入如何求最大角度問題.因此,在教以上知識點時,可適時創設與相關學科聯系的情境,強化數學的工具性、基礎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通過操作簡單可行的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有些數學概念可通過引導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實驗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從中領悟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力、理解力與創造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講“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這個內容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拿一張普通的白紙,邊演示邊提問:對折白紙一次,剪開疊起來,此時紙的總厚度是原來的幾倍?如此繼續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至第三十次,紙的總厚度又是原來的多少倍?假如紙的厚度為0.06毫米,此時紙的總厚度又會是多少米?如果說此時紙的總厚度會大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你信嗎?
五、對舊概念遷移創設問題情境
許多數學概念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若能將新舊概念間的聯系點設計成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新的概念轉化為已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概念,建立起新舊概念間的聯系,便可以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新的概念.如,在高中函數定義的教學中,讓學生回憶初中函數是如何定義的,并讓學生思考現在我們如何刻畫這兩個變量的關系.
六、利用開放性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探究學習.教師應積極發掘問題的內涵,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形成具有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習習慣.這種問題情境,教師提供的是產生問題的背景而不是問題本身;學生必須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模型,并解釋應用的過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數學開放題作為教學情境,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創造潛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實踐證明,數學開放題用于研究性學習是合適的.
總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有利于營造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