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生
【摘要】當前新課程改革已成為新時期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和現實途徑.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緊緊抓住課改的精神要義、有效教學的內在本質,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組織教學環節和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推動學生主體的“學”與教師指導的“教”二者之間的活動互惠共贏,共同發展.本文作者結合新課改教學要求,抓住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質”.從四個方面就做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這一課題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實踐;探討
新課標、新理念、新要求.當前新課程改革已成為新時期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和現實途徑.衡量課堂教學的標準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而與時俱進地發生了深刻、顯著的變化,但通過對新舊課堂衡量標準的對比與分析,筆者發現,最為顯著的本質差別在于,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更為強調學生能力培養,更為重視學生情操陶冶.這就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具體明晰的目標要求,必須緊緊抓住課改的精神要義,有效教學的內在本質,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組織教學環節和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推動學生主體的“學”與教師指導的“教”二者之間的活動互惠共贏,共同發展.因此,作為新課改的堅定執行者,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準確認清課改精神的本質,將課堂教學的實質進行到底,科學施教,實現教學活動的行穩致遠.鑒于此,本人現簡單談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認知和體悟.
一、強化互動教學,讓學生成為知識講解的忠實參與者
教育學認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特性呈現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學生群體融入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和推動教學進程的重要力量.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單邊作戰講解活動,而是融合了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探知以及相互之間的配合等多種形式,是雙向雙邊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教師在新課改要求下,必須對課堂互動教學的特性進行有效強化,在充分做實學生良好學習情感工作的基礎上,設計具有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協作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與教師、與同學個體,圍繞既定的目標要求、設置的教學任務以及設定的探知要求,深入討論、積極協作、有效交流,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始終擔負學習探知、交流討論的活動任務,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感同身受中切身獲得數學知識,提升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如,“整式的加減運算”知識點的講解環節,教師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設計出包含師與生互動、生與生合作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進入教師教學進程中,成為重要探究元素.其內容如下:
二、注重探究實踐,讓學生成為動手探析的直接踐行者
筆者認為,教師要貫徹落實好新課改要求,保證不走樣,不做形式主義,首要的任務就是將學生主體充分“活動”起來,真正探究起來.把學生主體所具有的好奇心、能動探究特性等,引入到對數學知識點、數學案例的求知和探索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探”和親自的“思”,從而生動展現出主體特性,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能力培養目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抓住新課改的能力培養要義,將數學課堂變為學生動手探究、合作探析的陣地,圍繞學和教的任務目標,組織學生探究、分析、討論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聽講者,變為直接實踐者、探究者,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探究技能,實踐于知識點、數學案例等探究對象之中,承擔起數學知識點和數學案例探知、解答的重任,彰顯出新課改技能培養的核心內涵.
問題:如圖所示,AB∥CD,EF交AB于點G,交CD與點F,FH交AB于點H,∠AGE=70°,∠BHF=125°,FH平分∠EFD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探析:這是關于平行線的性質方面的問題,由平行線的性質可找出相等和互補的角,根據角的計算找出∠EFD=2∠DFH=110°,從而得出FH平分∠EFD的結論.
教師點撥:解題的關鍵是找出∠EFD=2∠DFH.
師生共同歸納: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解題的關鍵是找出∠EFD=2∠DFH.本題屬于基礎題,難度不大,解決該類型題目時,根據平行線的性質找出相等或互補的角是關鍵.
三、重視發散創新,讓學生成為創新思維的努力實踐者
教育發展學認為,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推理性等特性,決定了學生主體在數學學科探索獲取的過程中,必然需要開展數學思維活動,必須實施邏輯推理活動.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征、發散性特點,將判斷、推理、歸納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作為重要培養內容.筆者認為,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質”,歸根結底,還是學習對象能力素養的錘煉和培養.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進程中,要將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培養內容,借助數學案例的多樣性、發散性等特點,組織開展感知、研習、解析等思維實踐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多換角度,綜合多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努力探尋有效解答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從而實現在多樣有效研析中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如圖所示,AB=AC,AD⊥BC于點D,AD=AE,AB平分∠DAE交DE于點F,請你寫出圖中三對全等三角形,并選取其中一對加以證明”的案例基礎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判定定理等內容,設計了“如圖所示,DC∥AB,且DC=AE,E為AB的中點.(1)求證△AED≌△EBC;(2)在不添輔助線的情況下,除△EBC外,請再寫出兩個與△AED的面積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寫出結果)”等案例,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分析,逐步鍛煉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案例的解題靈活性和準確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
四、巧借評講手段,讓學生成為自我反思的有效評判者
對學生主體課堂學習的表現以及實踐過程的評定和講解,是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所必須實施的教學手段.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活動.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評判活動的開展,不能由教師一個人全部承擔和完成,而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評判活動成為教師和學生有效交流溝通的又一重要載體,組織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程以及解題表現進行自我反思和深入剖析,并能夠借助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把評判的過程變為鞏固升華的過程.學生主體始終是課堂的核心、教學的重要因素,要推動學生在教師指點和自身反思活動中掌握更為全面和正確的知識和方法.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始終圍繞新課改能力培養這一要義,并作為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抓手”,實施課堂教學,提升主體技能,推動師生進步.
【參考文獻】
[1]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0(18):6-11.
[2]戴江濤.如何創設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情境[J].考試周刊,2010(13):66-67.
[3]王麗蕓.基于元認知理論提高數學復習效率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