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碧?馮黎艷
[摘 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從而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的學科。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而高校如何應對挑戰,并發揮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是當前各大高校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等問題,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抓住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從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中央之前出臺的16號文件也突出強調高校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因此,本文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時代的基本特點分析
互聯網時代指的是將傳統的產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數據化改革,并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構建產業平臺,使傳統產業同互聯網實現深度結合,創造出新的經濟形態。而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互聯網時代不僅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還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斷創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校園網站的建設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要想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就需要建立校園網絡文化。而高校在建立校園網站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貼近學生實際情況,建設集思想性、知識性、文化性與互動性為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從而增強對大學生的覆蓋力、影響力和引導力。此外,還要積極開辟諸如“青年馬克思主義論壇”“馬克思主義之家”“紅色中國”“紅旗在線”“思政淪壇”等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網站,在版面設計、信息篩選、話題設置等方面保證高質量,提高網站的點擊率,使之成為對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第一,網站必須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互聯網上龐大的信息量加劇了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使輿論話語權更加廣泛,這就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在建立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先進的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立場,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彰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及科學的、民族的先進文化,堅持法制性、以人為本和開放民主性等原則;第二,提高網站吸引力,提升大學生參與熱情。一個網站要想生存并發展下去,必須要有較高的點擊率,因此,在建設校園網站的過程中,有關人員一定要采取措施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增加學生對網站的關注度,從而發揮出網站宣傳教育的作用。首先,網站的設計一定要簡潔、美觀;其次,內容上面也要盡量向著網絡化、個性化的方向靠攏,增強網站的可讀性和啟發性,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后,網站上可以建立一些聊天社區,由相關專業教師輪流操作和做版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給予學生教育、引導和幫助。
2.創新教育方式,積極構建思想政治網絡教育平臺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看中的是信息互動。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采用雙向互動的形式進行授課。此外,高效需要建立一支穩定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通過“微信”以及“QQ”等交流工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建立交流對話平臺,以供學生進行信息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交流方式傳授給大學生。比如,教師在自己的微博上可以通過圖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傳播一些先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或者是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新聞時事,加強學生的關注度,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正確指導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目的。
3.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在網絡環境下,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高校要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側改革”,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和學生現實需要為出發點,不斷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內容。一方面,知識需要具備時代性。在網絡時代下,教育者需要充分應用網絡平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典型案件相結合,將抽象的理論案例化、形象化,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同時,高校還要根據時代發展情況,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我國外交、經濟政策、政治動向、反恐工作等內容添加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國家動態的關注度;另一方面,注重多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結合。高校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供給端的質量,并建立包含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綜合立體供給的內容體系。此外,高校還要大力加強法制教育,讓學生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不要出現隨意散播謠言、發布不實信息、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高校還應該加強社會主義信念教育,使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社會主義責任感。需要注意的是,高校還要加強對學生網絡意識的教育,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網絡信息,并抵制不良信息,促進學生健康上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接受新事物、新技術,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校園網站的建設,創新教育方式,積極構建思想政治網絡教育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崇澤,付曉娜,楊鑫悅.“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27):175-176.
[2]王楠楠.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理論,2017,(06):235-237.
[3]余文芮.“互聯網+”時代下“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方法創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3):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