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軍
摘要:優化課堂結構,構建高效課堂,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立足于優化教師、學生、教科書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之形成協調、高效的課堂生態系統。在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引下,只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發揮教科書的憑借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才能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引導;興趣;設問
高效課堂是指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活動,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的課堂。這是新的教學理念下給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從大量優質語文課堂的實踐來看,高效語文課堂的構成要件在于教學資源開發的適度,教材分析的透徹,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學節奏的得當,教學密度的合理,學情把握的精準等等。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構建這種高效課堂呢?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的有效性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規環節,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創造、表現的機會。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探討”。讓學生擺脫教師那種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探求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一節語文課的效率高低,往往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變色龍》一文,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并依次討論以下問題:(1)奧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3)他雖然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沒變,那是什么?(4)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再變?(5)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進行積極地思考,進而討論和解決問題,高效地實現學習目標。
二、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積極性就高,課堂效率自然會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奔ぐl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例如,在上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心中的樂園有現實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的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愛的動物透出的歡樂天真的稚氣。體會描寫中準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層次。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兒童時代輕松自由,充滿情趣的百草園生活,與三味書屋單調陳腐、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作對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這一深刻主題。進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早在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們能講……”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例如在上《核舟記》中“船頭坐三人”一段時,把課堂變舞臺,讓全班同學以課本、桌椅為道具,同桌互相協作表演佛印及“蘇黃共閱一手卷”的動作神態,學生邊朗讀、邊演示,通過課堂即興表演,學生在角色轉換中理解古文語言,古文背誦這一教學難點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轉換角色,充當導演,讓學生充當演員。通過教學活動設置劇情,科學、合理地利用演員(學生),調動各種因素,讓舞臺(課堂)充滿光彩,使演員投入其中,樂在其中。只有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要學生養成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變“鞏固知識”為“張揚自我”。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
總之,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應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