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波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需向學生進行大量的知識傳授,其間會涉及到許多分布較為分散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常常是“學新知,忘舊識”,此時復習課的重要性就顯現了出來。隨著復習課的進行,學生逐漸學會了梳理知識和技能點方法,從而形成了更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復習課 知識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76
小學數學課程中有大量的基礎性知識,需要學生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學習,而這些知識點的分布得有一些松散,故不利于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認識。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由于年紀還小的緣故,對于知識本就難以形成較為系統的認知,經常是邊學邊忘,到最后學習的效果還是得不到保障。為此,教師需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進行復習課的開展,讓學生在復習中獲得知識的沉淀,促使知識能夠逐漸向系統化靠攏,從而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
一、以趣為導
興趣可謂是教學的不二法寶,教師只要能夠抓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問題,教學就能夠較為輕松的獲得成功。就小學數學教學來講,教師要想搞好復習課教學的話,就一定要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從多角度來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完成復習。
(一)從生活激趣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正式開展的時候,教師要嚴格遵照復習目標和遵循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對教材進行積極主動地駕馭,讓教材知識得到更為全面的優化,以更為合理的方式展現出來,將大量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問題引入到復習課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對復習課更感興趣,從而理論和實踐才會獲得不斷地融合,進而教師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符合學習需求的復習課教學。也正是如此,學生才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悟,并由感悟中了解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之所在,從而開始更為積極地去探索和思考身邊所存在的數學,進而開始以生活作為切入點來進行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此時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得以有效平衡。因此,小學數學復習課的開展,教師要從生活中尋找新的切入角度,讓學生能夠通過復習獲得新的思考、新的感受、新的知識,這樣學生才會構建起系統、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二)用故事激趣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生動有趣的故事一直是他們的最愛,他們根本無法抗拒故事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極富挑戰性的故事,會讓學生的探索欲望得以有效激發,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去進行復習,以便能夠獲得最好地復習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上,教師要用故事來引出所以進行復習的知識,并對故事的情景進行合理調整,讓學生隨著情景的變化來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體驗,從而獲得更好地復習效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用故事對學生的復習興趣進行激發的時候,故事并不一定必須從教師口中講出來,還可以用其他形式來講故事,只要最終達到激趣的目的即可。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小組學習法來進行復習,通過數學故事會、數學故事大擂臺、數學故事新講等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喚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對抗,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去對數學進行復習,此時學生才不至于做復習的“旁觀者”。隨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復習機會,教師可以據此將多種復習策略引入進來,使整個復習課的主導權被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完成復習,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有效發揮。
二、把握復習時機
隨著小學復習課的持續進行,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把握好復習時機,以便用更為平穩的節奏去進行復習,這樣復習課的效果才會趨近于最佳。
(一)新舊知識銜接點的把握
小學數學知識結構雖較為松散,但依舊遵循由淺入深的基本原則,若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地把握,那么就可以原本松散的知識點間形成較為緊密的聯系,從而復習課開展的效果就會變得好起來了。為此,每當新舊知識在進行銜接時,教師就要去對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進行把握,為復習課定好恰當的起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進行復習,并由復習切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此時整個學習過程才會變得更為順利。
(二)新知識的及時復習
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作用是“以舊識引新知”,教師會在復習課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已有的知識,同時以多種教學手段來對學生進行刺激,使學生能夠把舊知識當成是獲取新知識的起點,從而形成“已掌握知識引出新知識→新知識內化→新知識復習強化→新知識徹底變為已掌握知識”的良性循環。此時,復習課才會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有效地促進作用。
(三)知識點梳理過程中的綜合性復習
小學數學知識是嚴格按照學生認知特點進行分布的,在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教材中呈分散存在。學生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會對單一體系內的某一解題方法及相關知識有所掌握,但還未能將知識點串聯起來,故學生還不能做到將所學知識予以隨心所欲的應用。而教師在復習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理清各知識點間的前后聯系,令單一的知識點能夠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弄清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進而學生的解題能力才會獲得有效提高,這樣學生的學習會得到更為有效地促進。
三、抓好遺忘節點
知識的學習必然伴隨著遺忘,小學數學亦是如此。從遺忘曲線的角度來看,當教師向學生進行教學后,學生在二十分鐘后會忘掉大約40%的內容,在24小時后會忘掉大約65%的內容,在7天后會基本忘掉所有的內容。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完成小學數學的學習后不去進行復習,那么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會忘掉所學的內容,此時的學習將是毫無意義的無效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完成后,教師需抓好遺忘節點,將復習課的安排提上日程,按照知識記憶的相關特點,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得以及時復習,使學生在學習后的一段時間內反復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從而學生才會在復習中將知識牢記,進而學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完成了學習,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構建起系統化的完整數學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想得以順利開展,教師就必須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予以踐行,使教學能夠從原本強調知識傳授和技能掌握,轉變為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實際稱重,此時教師才會將教學的重心放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之上。這樣一來,小學數學復習課不光是讓學生完成了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強化,還讓學生完成了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和情感態度的端正,從而小學數學知識體系才能得以順利構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