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蒙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效果。在不斷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活動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策略 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94
新課程改革后,良好的教學策略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很多學校都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活動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學課堂中。它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活動教學法,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有助于教師提高活動教學策略的教學反思,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活動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不再關注自身在教學課堂中的地位,而是以學生為本,從而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開始逐漸被教師淡忘了,而是對其它先進的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活動教學就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采用活動教學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地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究活動教學的深刻內涵,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好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
二、影響活動教學的因素
(一)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比較良好的,他們的身心發展已經趨于成熟,逐漸出現了成人思維,能夠冷靜的對待發生的各種事情。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說大多學生都能夠認真對待學習,但是更多的時候學生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中他們不會主動地去思考,去解決問題,不愿意去回答教師的問題,不愿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就不是很高。
另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對自身的價值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希望在學習中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并且在學習中學生喜歡獨立學習,表現出獨立思考問題,但是他們不愿意和老師交流溝通。那么教師就不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所以教師就不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建議和指導,那么學生就無法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最終就會影響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了。
(二)教師的教學觀念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般都會以自己為主體,按自己的思路來講解知識,而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知識,而不重視課堂之外的教學活動,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有限的時間內學不到更多有效的知識。
雖然說新課程改革以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學生成績的提高。因此,在課堂講學的時候教師通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把地理知識點強硬的塞給學生,然后讓他們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這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有效活動教學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活動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加以合理制定,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其實,地理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就可以把生活結合到地理教學中來。由于高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能夠從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入手,那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肯定是有效果的。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地理知識,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發揮。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獲取知識,然后教師就可以借此和他們交流溝通,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以后,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以便提高教學效果。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教師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活動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活動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然后根據具體的地理知識內容制定合適的活動教學方式,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同時,教師要注意活動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不能像在傳統教學中一樣,以自己思路講解地理教材,不顧學生的學習情況。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班上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學生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講解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對地理知識點的分配,應該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樣循序漸進地講解高中地理知識,可以讓學生一步步的掌握地理知識,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結果。因此,教師要鉆研教材,融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教材知識中來。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承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采取多樣的教學策略。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保持他們對地理學習的信心。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注意隨時總結反思,幫助學生整理教材中已學的地理知識。同時對于教材中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教師要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引導他們克服困難,攻克難關。另外,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具有創新精神,搜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鉆研教材,學習其他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對于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師也要不斷的去研究探索,把其中適合班上學生的教師方式利用起來,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計劃中去,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