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榮碩
【摘 要】基于自媒體時代背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且傳播形式多樣化、廣泛化,逐漸滲透至人們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記者作為信息采集和傳播的主要實施者,直接決定傳播信息的質量,因而自媒體時代對記者的職業素養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才能維護媒介權威。對此,本文主要立足于自媒體時代環境,分析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 ?記者? ?職業素養
在自媒體環境下,記者工作面臨重重挑戰,如從業境遇的改變、受眾信息接收渠道的增加、如何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等,都對記者的職業道德素養有較高要求。所以,記者應注重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水平,以高姿態去接受挑戰,努力拼搏,用信念捍衛職業操守,更好地為黨和人民提供服務。
一、恪守職業操守
新時期,記者應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轉變工作思維方式,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將傳統記者工作方式與自媒體條件下的記者工作方式相結合,恪守職業道德,堅持職業操守,充分發揮記者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首先,記者有必要加強對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技術的研究,以有效尋找更高價值的線索,為信息傳播奠定基礎。其次,記者認真扮演本職角色,以深入探究真相為己任,具備政治敏銳力和工作主陣地意識,明確自身的職責,形成職業自覺性,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最后,在信息傳播中,記者對社會輿論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記者應貼近群眾,找到與社會公眾的共鳴點,加強道義力量的宣傳。
二、提高記者的信息辨別、整合能力
現階段,網絡匯集海量信息,且高速傳播,但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夾雜大量虛假信息,對社會公眾產生不良影響。作為記者,如果工作不嚴謹、信息甄別能力弱,則可能成為虛假信息的傳播者,混淆視聽,對社會輿論發展方向產生不良導向。所以,提高記者的信息辨別能力、整合能力尤為重要。記者是信息的“把關人”,通過搜集、梳理資源,對有價值的信息加以捕捉、鑒別、篩選,可獲取豐富的信息線索。同時,記者應創建自媒體賬號,以利用微博、微信等與用戶加強互動聯系。該過程中,記者需對信息進行慎重的審核,不可聞風而動、人云亦云,只有對經過深入調查核實的信息有效整合,才能利用自媒體而傳播有效信息內容。
三、開闊視野與縝密思維
在自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樣,作為記者必須具備開闊的視野和縝密的思維,以快速對相關信息內容整合,提煉受眾感興趣的信息內容,真實還原事件始末,增強受眾的關注度。對此,記者首先應客觀處理新聞素材,從民生視角建構話題,利用微信、微博等即時通信自媒體,進行雙向互動式的傳播,增加與受眾的互動程度,引導受眾更為真實、全面地了解社會動態。其次,記者應尊重公民隱私權,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將社會的注意力引向社會正義、公眾利益方面,有效把握輿論發展方向。再次,記者應樹立全局意識,提高自身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使采訪更具深度。最后,提高信息質量,有機結合圖片、文字、音頻以及視頻,以傳播極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信息內容。
四、增強社會責任感
作為記者,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是必要的,也有助于適應自媒體時代下記者從業者的發展需要。首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信息傳播速度,滿足公眾需要。對此,記者應體察民情,善于傾聽社會公眾的聲音,講群眾聽得懂的話,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別地跟著各種思潮跑,讓報道信息為民心所向。其次,記者肩負“理性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在信息報道中,記者的言論對公眾思想有引導性作用,如若記者未能深入調查事實,就沒有話語權,避免對公眾產生不良的導向。所以,記者應保持理性的態度,在發表言論時,杜絕個人情緒的摻雜,讓信息更具客觀性。最后,記者應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腳踏實地,以“確保信息真實有效、客觀而全面”為重要責任,如合法渠道獲取信息、尊重他人隱私權等,保持較高的職業素養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講好故事,傳播好聲音,樹立好形象。
五、以身作則,釋放正能量
在自媒體時代下,大量信息呈現于人們的視野中,其信息良莠不齊,可能對社會公眾的思想產生沖擊影響。作為記者,應堅持以身作則,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以其獨特的職業素養魅力,感染社會公眾,為創造和諧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在交通廣播電臺中特設立“應急幫”板塊,應踐行廣播電臺傳播正能量的理念,積極為社會公眾提供尋人、尋物、緊急救助等幫助。如遇到需要搶救的危重病人,積極聯系緊急救援車輛,奔赴救助現場,與直播間聯動,幫助求助者爭取救治時間。
六、提升記者的專業技能水平
對于記者從業者而言,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尤其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更應積極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選擇能力、價值取向、職業道德等專業技能。首先,記者人員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利用自媒體尋找所需的信息資源,融入新媒體主流,主動參與到自媒體傳播渠道中。其次,記者應抓住自媒體時代的發展機遇,掌握多個技術平臺的信息傳播規律、使用方法等內容,進而充分利用技術平臺獲取相關信息,加之自身的嫻熟技能功底,更好傳播具有價值的信息,化挑戰為機遇。再次,記者應具備互聯網思維,適應新媒體下信息傳播實際,更好駕馭媒體平臺和提高自我的服務能力。最后,勇于打破媒體限制,從全方位視角觀察社會,從此位置處著手,為受眾提供優質信息。
七、結語
總之,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群眾更具話語權,對記者工作者提出一定的挑戰。在自媒體時代背景條件下,記者從業者要積極應對挑戰,必須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水平,主要有:恪守職業操守、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開闊視野與縝密思維、增強社會責任感、以身作則、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只有這樣,記者才能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將其傳遞給受眾,把握社會輿論的走向,為社會傳播正能量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曾晶. 淺談自媒體時代職業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J]. 新聞傳播,2017(05):84+86;[2]丁萍. 自媒體時代專業新聞工作者必備的職業素養分析[J]. 科技傳播,2018,10(03):13-14;[3]劉楓. 自媒體時代記者的價值定位:信息校正和關系校正[J]. 編輯之友,2016(05):47-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