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
【摘 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主要源頭成為了高校,不論是國家經濟發展或是科技進步,都提出了必須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可以說,在推動我國整體創新能力提升的各類途徑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這一部分是極為重要的。而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不但需將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實,同時也要積極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并開展創新競賽,以此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與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在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中,創新能力十分重要。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但能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基礎,同時也能使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更為迅速。這也使得高等教育內容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具備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能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奠定基礎。在社會與人類文明不斷發展和進步下,人們也逐漸具備了更強的主觀意識,在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上也更為強烈。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有著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對于創新創業的欲望也更為強烈。他們迫切希望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將就業崗位上的愿望實現,并以獨特的方式將自己的才華展現給世人,以此將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大學生的同時,更為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通過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推動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其次,能使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更為迅速。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創新使其發展的原動力。當前背景下,科技與人才的競爭是最為根本的競爭,而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皆為大學生,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這一責任承載在他們身上[1]。故而,高校必須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意識的提升,以此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最后,能將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當前為工業經濟過渡至知識經濟的轉型階段,市場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不足。知識經濟相比工作經濟來說有著更高的專業人才要求,國際環境有著激烈的經濟,我國企業要想站穩腳步,就必須積極建設企業人才隊伍、培養人才綜合素質。同時,在不斷調整的城鄉產業機構下,企業人才掌握專業技能水平的基礎上,還需具備技術創新能力。而通過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可使大學生與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相適應,并為高校教育體系的發展提供幫助。
二、現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系統認知不足
高校個別管理人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認識不足,通常以就業指導、課程規劃等方式為主,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無法提供可靠的幫助。同時,高校在理解、分析創新創業教育內涵上也有一定的欠缺,認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僅需在創新活動、創業設計大賽下便可實現。此外,個別高校是以學生就業問題的緩解來定位創新創業教育,以期通過各類理論知識的傳授實現學生教育的強化,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并未予以重視,也就無法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培養。
2.缺乏健全的課程體系
我國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缺乏完整的系統。個別高校是以書本知識為主講解創新創業,同時大部分教師也缺乏創業經歷,以致于無法開展具備權威性、實效性的專業培訓。課程設置中,也沒有系統分析各個專業、階段的學生,無法將創新創業教學價值凸顯。再加上較為單一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
3.未能落實實踐平臺的搭建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課程系統能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提供保障,但是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由于我國高校的重視不足,所開展的課程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效果不佳。盡管有部分高校組織了實踐活動,然而過于淺顯的內容、深度和維度,使得學生思維模式得不到深入拓展,如此一來也就頻頻出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個性化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
1.轉變意識觀念,彰顯自我個性
首先,轉變大學生觀念。依據現有就業情況而言,大學生需堅持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理念,以“創新多元”的就業觀將傳統“專業對口”觀念取代。在校期間不斷進行知識面的拓展,充分明確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道路中,創新創業也是一個重要內容[2]。而在具體創新創業中,也需對相關觀念進行有意識地更新,如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心態平和等品格力量。
其次,重視自我培養。在培養能力時,需將課堂內外彰顯自我的機會牢固抓住,對創新創業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在學習理論知識時,需將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通過觀察力、聯想力的充分利用,推動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意識的提升。同時,就實踐活動而言,需積極、主動參與,以便創新創業經驗的累積,將重要的機會提供給創新創業精神的發揮。
2.完善雙創體系,服務個性發展
首先,高校應立足于經濟社會、國家發展戰略上,進行教學理念與模式的全新構建,圍繞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就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其次,落實雙創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效建設。在融合雙創、專業及文化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落實多層次、立體化雙創教育體系的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特色、多樣化、與大學生特點相適應的高質量教材選擇。
最后,推進雙創師資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專職教師研究雙創教育理論、案例,為他們提供創業的體驗條件,如掛職鍛煉、組織學生體驗創業活動等[3]。使其雙創意識、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通過企業家、專家學者、成功創業人士的聚集,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完成高素質雙創教育的組建。
3.設置雙創保險,增添平臺特色
一方面,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險制度的構建,降低風險。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大學生僅有2%~3%的就業成功率,相對于美國的20%遠遠不足。而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包含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創業準備不足等多方面。而要想將大學創新創業的顧慮消除,何友增(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險制度的建議,將保底機制提供給創業失敗的大學生。然而,由于該保障制度與商業保險機構涉及到了合作,如何設置險種及債務限額最高為多少等相關政策問題尚未妥善。
另一方面,結合創新創業保險制度,進行多層次、廣覆蓋的公共創新創業服務特色平臺構建,以此將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所遭遇的融資、場地等各類難題協調、解決。同時,高校也可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構建,積極聯系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將有關創新創業項目培訓、政策咨詢、導師輔導、心理輔導等各類服務提供給高校。以“私人定制”的方式,在信息化、科學化雙創平臺的運用下,以大學生個體為對象進行差異化雙創保險的制定,以此將其后顧之憂消除。
四、結語
未來發展取決于教育的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得以進一步建設的關鍵。個性獨特、特性明顯的大學生,使得教育逐漸朝著個性教育改革。該背景下,高校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逐步結合個性化教育,將人才培養中個性化教育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同時,積極結合理論與實踐,深入研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個性化教育的影響、作用,以此實現創新創業教學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晟碩.基于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新校園(上旬),2017(11):158-158.
[2]劉言福.論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絲路視野,2017(35):69-69.
[3]李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問題與對策研究[J].知識文庫,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