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翠翠
摘 要 以常見傳染病水痘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微視頻、游戲、貼圖、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學習和班級交流等活動,圍繞傳染病的傳播和預防展開討論和分析,幫助學生形成預防傳染病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及正確對待傳染病人的態度。
關鍵詞 傳染病 情境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教材分析和設計思路
“傳染病”是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健康地生活”中的“疾病與免疫”的第一節內容。課標中的具體內容包括: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本節在教學安排上分2課時,本文是針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舉例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傳染病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生活的態度打下基礎。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使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狀況、情感態度等得到優化與發展的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模式,通過游戲、貼圖、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提升,在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了生物學科的四個基本核心素養。
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列舉常見的傳染病;舉例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 能力目標:通過角色扮演及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傳染病的預防等活動,提高分析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傳染病的常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生活的態度;形成正確對待傳染病人的態度并增強社會責任感。
3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扮演并拍攝五段微視頻:同學們得知小明得病、醫生宣布診斷結果和依據、同學們的害怕和擔憂、同學們對待回校上課的小明的態度、醫生權威發布如何與傳染病人相處。
3.1 創設情境,遇見真實世界問題
教師播放微視頻“同學們得知小明得病”,傾聽學生對小明癥狀的描述并提問:聽到這個消息,其他同學怕不怕?小明可能得了什么病?在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后,教師播放微視頻“醫生宣布診斷結果和依據”,引入本節學習的主題——傳染病。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拍攝的微視頻創設情境“小明同學得了水痘”,從學生熟悉的傳染病——水痘入手,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學習“傳染病”的學習動機。
3.2 設計活動,初步構建基本概念
教師通過微視頻“同學們的害怕和擔憂”,創設情境:“3名學生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上水痘?”學生分析并提出子問題:“水痘是如何傳播的”子問題的解決通過兩個活動來完成:
活動一:音樂傳球,初步建構相關概念(提前準備沾滿面粉的白色氣球模擬水痘的傳播)。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7頁相關內容,教師提出問題:
① 氣球上沾有的粉末相當于什么?
② 沾有粉末的氣球相當于什么?
③ 傳氣球的同學相當于什么?
④ 沾到粉末的同學,有的發病率,有的沒有,這些發病的同學在發病前相當于什么?發病后又相當于什么?
活動二:概念拼圖,強化概念(提前準備材料包,內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空氣飛沫、兒童、成年人、老人5種類型的圖片)。教師通過圖片或圖片的組合強化對病原體、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等概念的理解。
利用子問題的答案,學生再次分析主問題:3名同學會不會被傳染上水痘呢?攜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小明充當了傳染源的角色,與小明有密切接觸的3名同學是易感人群,小明呼出的帶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空氣飛沫則構成了傳播途徑。在小明與三名同學相處過程中,同時具備了傳染病傳播的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三個基本環節,因此3名同學有可能會被傳染上水痘。
設計意圖:面對教師所構建的生活化問題,學生自主分析,提出子問題;繼而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小組合作等方式和途徑解決子問題,最終回歸主問題的解決。教師提供的“音樂傳球”和“概念拼圖”活動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自主建構傳染病相關概念搭建了支架。
3.3 角色扮演,解決真實世界問題
教師根據班級中的現實情況,提出問題:我們班的小華也得了水痘,如果你是我校的校醫、小華的班主任、小華的同學或小華同學的家長,你會如何預防水痘呢?依據熟悉度和興趣等,各小組自主選擇一種角色,交流、討論后提出具體的預防措施,并分析其所針對的傳染病環節。在小組代表展示后,其他小組從預防措施的可行性、傳染病環節的針對性、是否符合角色定位等方面,進行評價、提問和補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選擇角色,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角色扮演活動不單單給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新視角,解決真實世界問題,內化傳染病相關概念;同時,促使學生理解不同社會角色的職能,增強社會責任感。
3.4 理性思考,樹立正確傳染病觀
教師播放微視頻“小明回校上課”:一名同學見到小明就跑,兩名同學上前擁抱,歡迎小明回校。學生評價3位同學的做法中的正確和不當之處,最后經由微視頻“醫生權威發布如何與傳染病人相處”進行反饋。
設計意圖:傳染病是現實世界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正確的對待傳染病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初中學生理性判斷的是非觀仍不成熟,教師通過模擬傳染病患者可能遭受的境況,引導學生理性、辯證地思考問題,樹立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的態度和幫助他人的社會責任感。
3.5 以點帶面,由具體到一般
教師列舉多種不同病原體類型引起的、不同傳播途徑的常見的傳染病,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艾滋病、肺結核、灰指甲、蛔蟲病等。學生根據所給該種傳染病的的參考信息,判斷其病原體,進而明確病原體的多樣性、傳播途徑的多樣性以及所對應的預防手段的多樣性。同時,輔以甲型肝炎為典例對比分析。
設計意圖:主題的設置以水痘為例,學生構建出的傳染病概念必然以水痘為主干。但是傳染病的類型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活動的最后,教師補充多種其他常見傳染病,實現從具體到一般的突破。
3.6 課后延伸,激發社會責任感
教師告誡學生:當傳染病來襲時,不必驚慌,而應該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最終一定能戰勝它。課后,學生完成一份“預防傳染病”的宣傳小報,把所學的傳染病預防的相關知識宣傳給身邊的人,宣傳口號是:“預防傳染病,保護自己,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從最初聽到小明生病的害怕,到正確理性面對傳染病和傳染病患者。同時,通過設計制作“預防傳染病”的宣傳小報,加深學生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模擬現實世界傳染病問題,創設“小明患水痘”以及隨后引發的一系列事件這一情境,并經由學生表演的多段微視頻而展開。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面對情境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時,教師以“顧問”和“教練員”一般的角色出現,提供指導、搭建支架和適時的反饋。教師模擬真實世界,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在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信息、構建相關概念,實現生物學科學素養的有效提升。最后常見傳染病環節的設置實現由點及面,由具體到一般的突破,從而建立起完整的傳染病概念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