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摘要:本研究對交通學院路橋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機制提出了基本構想。
關鍵詞:校企合作;提升;實踐能力;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210-02
1學院路橋專業師資建設現狀分析
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要求教師進一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及增加行業企業一線工作經歷。作為首批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本學院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伴隨著它的高速發展,江西交通學院道路與橋梁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已經出現了專任教師的數量不足、青年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薄弱、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和“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等突出問題。
1.1教師本專業實踐工作經驗少 截止到2016年12月,路橋工程系專兼職教師共有87人,其中專任教師68人、兼職教師16人、兼課教師3人。專任教師中,有52人是近年從高校畢業直接任教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數缺乏工程項目實踐工作經驗。而在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中,因為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也多年未參加任何工程實踐,對本專業對應的行業發展近況、新技術新工藝亦缺乏了解。
1.2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薄弱 路橋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可以概括為:熟悉工程項目工作流程,熟悉豐富的施工技術方法和工作崗位要求:能夠指導學生進行生產性的路線勘測、公路與建筑的施工測量、材料檢測、道路與橋梁施工、概(預、結)算編制:具有依圖放樣按圖施工的能力,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不但能夠頂崗工作還能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學院路橋專業大多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可能還扎實,但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必須的專業技能,由此導致多數青年教師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由于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在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就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例如制圖老師本身看不懂橋涵圖紙,其學生又如何能完成施工圖的物化過程?再如測量老師本身設下過工地,他怎么可能擁有解決施工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
1.3兼職教師比例低,兼職教師教學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育部教高[2008]5號)里提出逐漸提高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技能課程的聘請比例,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之比達到1:1,實踐性課程主要由行業、企業技術技能骨干擔任的兼職教師講授為主。目前,因公路建設的緊迫性、課時費標準過低等造成聘請具有企業高級職稱、高學歷、能工巧匠、專業匹配度高的人員做兼職教授難度較大,兼職教師主講實踐技能課程的局面難以形成,兼職教師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專職教師專業實訓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盡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訓已經引起了學院領導的高度關注,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不容回避的問題:
2.1培訓資源有限,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 目前學院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訓主要是通過教師自己聯系生產實訓單位進行的。這種方式一是申請批準難,二是聯系的往往是一些小型私企,參與的常是些相對簡單的項目,鍛煉效果有限,其次完全憑個人需要,不一定符合教學需求。近一年來在建設國家骨干院校的過程中,學院領導也充分意識到這個薄弱環節,加大了對老師實踐能力培養的政策支持和財力資助,陸續派老師到國家培訓基地和國外進修學習,但因為資金和時間的不足這一待遇對多數普通專業老師來說仍是一種奢求。
2.2培訓時間不能保證 近年來,因“交通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學院路橋專業快速擴張,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截止到2016年12月,本院路橋專業在校生人數達3038人,專兼職教師共有87人,師生比達到1:34.9,超過教育部合格標準1:18的94.3%。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明顯加大,本系專任教師的周課時一般達到或超過20節/周,遠遠超過教育部文件規定50%的專任教師周課時小于等于12課時的教學工作量。繁重的教學任務擠壓了教師的培訓時間,本系幾乎所有教師都達不到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所規定的“職教類專業教師每兩年應有兩個月到生產服務一線企業實踐”的要求。
2.3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考核體系未納入實踐能力指標 目前學院主要從三方面對老師考核評價:一是理論教學,以量和質為考核標準;二是學術科研,以論文和課題為考核標準:三是每周一次的課輔和業務學習,以參加的次數為考核標準。所有的考核指標里都設有實踐能力這一項,教師從而也無需花精力提高實踐能力,這也是導致教師實踐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3構建校企合作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機制
3.1校企合作辦學管理平臺建設 以交通職教集團、市廳共建學院為基礎,建立由政府、行業、企業、學院組成的學院理事會,尋找和把握利益相關合作辦學共同育人的平衡點和激勵點。全方位構建優質資源共享的校企合作辦學管理平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機制。
3.2建立人員合作交流機制 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專兼職教師實行長期穩定有序的合作交流。即專業教師選擇教學空擋進入公路建設企業“教師工作站”,行業、企業專家定期進駐學院“企業專家工作室”,學院老師與行業專家共同開展課程建設、教學與科研攻關等工作。
3.3建立教師入企實踐機制 ①制定教師到企業參與實踐的制度規定。為了激勵教師參與實踐活動,學院制定了以下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一方面與評聘掛鉤,將教師的職業培訓和實踐操作經驗作為評聘必備條件,迫使多數專業教師入企實踐:另一方面,通過“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與考核,對“雙師型”和“雙師素質型”教師給予每月增加200元—50元不等的獎勵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教師入企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以教研室為單位,按照模塊化設計有計劃地落實專項培訓。教師入企參與頂崗工作是個系統工程,系部以教研室為單位,根據教學需要,按照項目任務和工作崗位要求,結合教學任務的安排,預先設計好培訓模塊,由院組織人事處統籌安排,有計劃地落實專項培訓。下面,以道路橋梁專業為例,依照崗位任務需求,將道路和橋梁專業的操作實踐內容,按項目特性建立項目導向型模塊。(表1)
3.4校企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企業作為教師的校外實訓基地,為教師頂崗實踐創造了很多便利條件,但畢竟受時間限制,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才是解決教師實踐能力可持續性發展的根本。在學院政策的引導下,路橋系充分利用場地資源優勢,筑巢引鳳,引進企業充實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使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均能實現“產學一體化”。2011年與省路橋公司合作共建集情景教學與檢測培訓于一體的路橋科技園“全真模擬實訓基地”,包含了公路橋隧典型構件,既實現了情景教學,也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專業實踐訓練基地。學院還先后與交通規劃院、交通科研院等單位合作創辦江西省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交苑工程試驗檢測中心、博苑公路工程咨詢監理所四大產教實體,根據工作和教學需要,輪流將教師安排到各平臺中進行勘測設計、施工、檢測、監理等全方位全真實訓。
3.5兼職教師團隊平臺建設 依托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聘請在路橋勘測設計、施工、檢測等領域即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又具備高學歷的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主要承擔頂崗實習指導和專業遠程實景教學中現場教學等任務,同時參與課程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定期到鋪路石講壇舉行道橋技術講座。為保證兼職教師在企業的待遇不變,學院和企業一起協商,制定了系列兼職教師聘用支持政策,如在評先、晉升等方面給予優先。同時學院對兼職教師進行職業道德及教育理論、課程建設、教學與科研培訓,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水平。
3.6完善職教教師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在制定教師考核評價標準時,依照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并結合教師工作崗位和高職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將實踐能力納入考核體系,對教師進行全面、動態地評價。評價標準有:一是資格證書,以取得建設部和交通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為準:二是企業實踐經驗和相應的成果,以參與合作企業提供的業績水平考核或獎勵等為準:三是為企業提供科技培訓課程:四是與企業合作申報研發課題并取得相應成果等。
4結語
本研究以交通學院路橋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機制提出了基本構想。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還可能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如果學院和政府都加大支持力度,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將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