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睿
摘 要:在“互聯網+”大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移動商務應運而生,行業企業對移動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高職院校在專業辦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基于職業崗位需求,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開展學徒制辦學。如何更好地開展移動商務專業建設,成為擺在眾多院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互聯網+ ;移動商務;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學徒制
一、移動商務專業背景
國務院多次下發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通知與意見,李克強總理也多次明確表示支持“互聯網+”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就占比超97.5%,移動互聯網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伴隨市場結構的變化,企業戰略規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突出表現在企業對移動互聯網專業人才的重視、開展網上銷售和采購業務,以及運用移動端進行企業營銷推廣等。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3-5年間,新媒體及移動商務運營人才的缺口在60-80萬,僅在成都人力資源市場,相關人才的畢業起薪就已達3500-4500元/月,較其他行業就業優勢明顯。
移動商務專業正是在上述背景條件下誕生,于2015年被教育部確認為新專業,2016年由院校正式招生培養。目前,全國僅三十余所高職學院開設有移動商務專業,雖然專業整體影響力有限,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二、移動商務專業建設思路
由于是新專業,結合各地區區位優勢的不一樣,每個院校自身優質資源的差異性較大,移動商務專業建設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筆者僅結合自身在發展移動商務專業中的一些經驗,談幾點建設思路:
(一)明確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狀況
移動商務專業在申報與建設過程中,始終強調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積極探索市場相關人才需求,并及時依據市場需求變化,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動態調整。
1.邀請行業專家依據職業崗位需求,歸納代表性工作任務
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邀請行業專家,結合其自身職業發展路徑以及企業用人需求實際,從職業導入期、職業成長期到職業成熟期,針對各階段對自身職業發展有促進作用、影響最大、最普遍、完整且具體的工作任務進行提煉,歸納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務。
2.由代表性工作任務提煉典型工作任務
結合實踐專家建議,將專業課程體系劃為三個板塊,分別定義為“初級崗位”、“中級崗位”和“高級崗位”。
初級崗位中,確認了人文素養類、辦公能力類、新媒體運用類以及數據基礎類等四大類工作。
中級崗位中,確認了策劃類、數據分析類、渠道開拓類、溝通談判類、團隊管理類、移動技術類以及客戶開發與維護類等七類工作。
高級崗位中,確認了領導類和運營類工作。
3.依據典型工作任務,安排形成移動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
在明確移動商務及相關專業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后,結合師資優勢以及校企合作優勢,最終構建了以移動商務基礎、營銷策劃以及圖片設計為基礎的大一專業基礎課;以軟文寫作、消費者分析、數據分析、廣告策劃、新媒體等為支撐的大二專業核心課;以移動商務運營、客戶關系管理、移動商務綜合實訓、校外實習為延伸的大三專業實訓課。
(二)確認專業人才培養重點,依據市場需求變化,對培養方向進行動態調整
1.前期摸索,形成雛形
筆者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基礎上,移動商務專業2016級學生的培養范圍廣,卻沒有特別明確的專業方向,缺少必要的拓展課程進行支撐,難以滿足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2.動態優化,明晰重點
經過一年的專業建設與發展,經過與更多行業企業交流,以及與東部沿海省份相關專業的對口交流,依據市場的集中需求反饋,最終形成以策劃為主線,涉及圖片設計與運營等三個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
優化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從大一開始,移動商務專業就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進行方向選擇。移動營銷、營銷策劃、軟文營銷等,是移動營銷策劃的基礎,后續配合策劃類選修課,實現策劃方向學生能力的穩固提升;設計原理、平面設計、新媒體與移動技術運用、界面設計等,構成了設計方向學生的主干課程,輔以電商美工、商品拍攝技術等選修課程,提升學生設計方面的技能;移動商務基礎、網絡消費者行為分析、網絡數據分析、網絡廣告策劃與設計、移動商務運營與管理以及網絡客戶服務與管理等課程,是運營方向的核心基礎課,輔以網絡營銷、公共關系等選修課,強化運營方向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尋求深度校企合作,依托行業企業提升專業辦學實力
移動商務作為新興專業,其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深化校企合作,對專業辦學實力的提升,以及明確專業未來辦學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在移動商務專業建設過程中,校企合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尋求與實體企業的移動商務業務板塊合作
在“互聯網+”全面發展的今天,純互聯網企業在實現020的過程中,遭遇了巨大的市場危機,而傳統實體企業雖經歷了轉型的陣痛,但發展前景廣闊,幾乎所有行業企業都在進行線上布局。在場景化、碎片化需求日益凸顯的今天,移動商務業務板塊的規劃與建設成為了這些企業發展的重點。
2.尋求與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平臺企業開展合作
與發展傳統電商一樣,移動商務專業在發展過程也需要與行業平臺企業開展合作,既便于教師設計組織校內實訓,也能實現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的提升。
3.尋求與社群運營有關的行業企業開展合作
在移動電商時代,企業已無法依賴通過購買流量來獲得交易。如何找到目標用戶,如何吸引他們關注,如何強化與他們的互動,如何滿足其碎片化需求,都需要借助社群營銷予以解決。
4.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傳統的校企合作都偏向于學生中期實習或頂崗實習,如果移動商務專業也采用類似的校企合作模式,勢必導致專業辦學特色不明細,校企合作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低。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地:
(1)行業企業專家開展系列講座
企業專家的講座,可快速提升移動商務專業新生的學習興趣,給移動商務專業學生帶來更多運營思維的改變,同時讓移動商務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拓展視野,提升關鍵技能。
(2)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
邀請行業專家承擔專業核心技能課以及有關實習實訓類課程,比如:網絡消費者行為分析、軟文營銷、視覺原理、界面設計、網絡廣告策劃與設計、移動商務運營等。這樣,學生的思維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也為學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奠定扎實基礎。
(3)規劃移動商務專業系列實訓室,并聯合建設
可規劃移動商務綜合實訓室,主要承擔軟文營銷、數據分析、移動商務運營、網絡營銷、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等課程的教學與實訓任務。同時,可規劃建成移動商務項目孵化室,創造條件讓師生團隊開展真實項目孵化。
(4)通過行業企業引進實戰項目,教師團隊和學生團隊共同實施
由合作企業對接引入真實項目,通過實戰項目演練,創造真實的市場環境,用市場規則約束學生行為,由市場提要求,包括任務量、項目時間安排等,迫使學生團隊與指導教師團隊不斷優化相關管理,持續改進方案,努力通過創新與扎實的內容輸出,贏得市場的肯定。實踐證明,實戰項目的引入,不僅有效開拓了教師的思維,為專業教學積累了寶貴素材,更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對其明確職業生涯發展,減少日后就業波折,奠定了堅實基礎。
(5)踐行學徒制,實現人才定制化培養
學徒制是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以前在工科類院校中應用較為廣泛,而財經商貿類院校實踐該項人才培養的比例并不占優。移動商務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有必要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訓設計、項目考核等方面,與合作企業共同協商確認并完成。
(6)校企聯合開發專業資源
將學校師資在專業和教學方面的優勢,與企業實戰案例豐富和實操經驗豐富的優勢進行整合,依據人才培養需求,聯合擬定教材提綱并完成編寫,同時完成案例庫等資源建設。
(四)以賽促學,以賽促建
全國移動商務技能大賽是近2年才逐漸發展并壯大的一個專業比賽,旨在幫助學生提升新媒體運營能力。為快速縮小與其他同行院校的差距,加強專業建設交流,有必要組織師生參與類似比賽。通過比賽,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也能通過比賽發掘在新媒體運營、軟文寫作、圖片設計與優化、平臺建設以及活動策劃等方面的優秀苗子,為專業人才培養在面上的突破找到精準的切入點。
(五)明確專業辦學特色,探索全新的專業發展道路
全國范圍內,尤其是浙江和廣東的院校,由于起步早,區位資源優勢明顯,其在課程設置、項目實戰以及學徒制辦學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作為后來者,照搬或模仿別人的模式,不一定能夠適應周邊產業經濟的發展需求,有必要依據自身資源特色,摸索一條特色化辦學之路。以筆者所在專業為例,目前就在探索基于四川特色農產品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移動商務策劃與運營,同時摸索新零售人才的培養。
移動商務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未來發展有很長的路要走,專業建設與辦學模式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以上僅代表筆者對移動商務專業建設思路和模式的思考,歡迎同行交流指正!
參考文獻:
[1]《移動商務專業建設指南》,全國電子商務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15年12月.
[2]《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趙志群,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