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于“營改增”政策越來越重視,并不斷推行。《國家稅收》課程的教學也應該將“營改增”重視起來,在課程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引導。本文分析了在“營改增”背景下,國家稅收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革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 國家稅收課程 教學探討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國際市場中所占據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國家財政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稅收,稅收制度是國家和人民生活的保障,近年來推行的“營改增”政策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很好促進作用。在當前財經類中職教學中,國家稅收教學內容的改革非常有必要,這是因為“營改增”的實施不斷推動我國稅收制度完善,國家稅收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
二、我國“營改增”現狀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而營業稅是我國地方第一大稅,長期以來,這兩種稅是分立并行的。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于經濟結構優化來說,原有的稅收體制越來越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
一是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營業稅是以企業的銷售額或營業額作為計稅依據的,無法抵扣,造成了重復征稅。對于一些中間環節偏多的行業,由于每一道環節都要征收營業稅,加重了企業負擔。
二是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理想的增值稅是建立在普遍征收的基礎上的,征收抵扣各環節緊密相連,形成一條完整的增值鏈條,而在現行的稅制中,增值稅征稅范圍較窄,交通運輸業和大部分第三產業都征收營業稅,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被打斷,中性效應大打折扣,增值的作用發揮有限。
三是將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外,不利于服務業發展。我國第三產業主要征收營業稅,在出口環節無法像征收增值稅的第二產業進行出口退稅,降低了第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營改增”背景下國家稅收課程存在問題
“營改增”背景下,《國家稅收》課程本身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這不但和我國稅收政策不斷調整有關,也是《國家稅收》課程需要適應新經濟發展狀況的表現。現將《國家稅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為了以下幾點進行說明。
(一)國家稅收教材落后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稅收制度以及經濟市場等都在不斷變化,因此,稅收課程的教學也應該和國家稅收制度的變化保持一致才可以。許多學校的稅收教材可能來不及更新,這就導致課程跟不上現實情況。教材過于老套落后,學生所學內容跟不上政策的變化,就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教材跟不上變化,學生所學的很多是廢止的政策、法規,造成學不能以致用,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二)國家稅收課程較少
在中職院校課程安排中,為了迎合學生各種課程和教師的安排,《國家稅收》課程的安排并不是很多。《國家稅收》課程安排較少,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也就不夠透徹,而國家稅收知識體系非常龐大,知識量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全部了解,課下也很少去自主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對國家稅收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或實習,選修其他課程豐富自身,國家稅收課程的課時又不是很多,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一定程度上忽略該課程學習。再加上課時少,教師也就會壓縮知識,造成重點被忽略和部分知識一帶而過的現象。
(三)教學方式陳舊
目前,大多數教師都是采取傳統上課模式,以灌輸學生知識這種模式為主。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要地位,教師講課,學生只能接受,缺乏互動,學生和教師之間交流過少,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控情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稅收知識是專業性很強的知識,非常枯燥,學生在這種傳統學習方式下很難激發學習熱情,缺乏課堂參與感,這就很難接受這些枯燥的知識。
(四)實踐應用較少
國家稅收教學大多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很少對實踐能力進行深度培養,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教師教學時主要是采用大量公式和數據進行教學,學生只是按照這些模型去分析例題,這種模式非常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在許多中職院校中,國家稅收課程相關的教學設備并不完善,硬件設施不到位,學生練習也就更少。還有許多學校為了節省人力物力而忽略了實踐教學,學生學到的知識更不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只能憑借自身能力去尋找外界機會以學習運用。
四、國家稅收課程教學改進必要性
國家稅收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各種稅種的計算能力、納稅申報和發票管理能力,所以在許多涉及到稅收方面的課程中,比如初級會計、財務會計等核心課程中會重點講解。也就是說,國家稅收課程的學習效果主要體現在專業課學習上。根據以往的有關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都會選擇進入中小型企業,這類企業并不會配備專門的稅務辦理人員,而是財務會計進行這類工作,這就要求學生還需要掌握申報納稅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在學習期間就應該重視國家稅收課程的學習,而目前國家稅收課程的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也就迫在眉睫,所以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國家稅收課程改進思路
根據以上對國家稅收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分析,我們提出了以下三點改進思路,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改進課程設計
在大多數教學中,學生都不太重視理論基礎,但是在國家稅收這種系統性較強的學科中,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國家稅收法規這方面,更是需要學生掌握。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課程內容應該是不斷更新的,課程可以按照啟發式課程改進,將抽象的法律條文具體化,讓知識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在課堂上,通過對知識點的舉一反三、深入淺出的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將課本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時刻關注稅制變化。
(二)引入案例分析
案例教學也是創新教學中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將案例作為課堂的主體,全程通過該案例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案例角度去分析法律條文,幫助學生記憶難以理解的條文。這種案例分析的方式能夠將死板的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進來,避免公式化教學。教師講解該案例,發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并引發更深刻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案例可以是以往發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是當時所發生的事實,這樣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知識就在生活中,而不是脫離實際的,將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豐富。
(三)教師知識更新能力提升
“營改增”背景下,稅收制度的變化很大。稅收是專業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最新政策,掌握最新的法規條例,并傳授給學生,而不是舊條例去誤導學生,所以教師的知識更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聽網絡課程,彌補自身的不足,充實和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滿足教學需要。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從事稅務實踐工作,了解新的納稅流程,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稅收教師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背景下,加強《國家稅收》課程教學質量的任務迫在眉睫,學校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以及實踐教學這幾方面入手,結合實際情況改進學校教學任務安排。總之,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本身,都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創新教學來完善國家稅收教學,不斷改革。endprint